第128章(2 / 4)

想到了,他刚要开口,却被这些议论声也给吸引住了,任不住仔细听一听。

“我看他就是书生之见,亏得太祖还夸赞过他。”

“就是,也不想想,从百姓手里收上税到朝廷,在从朝廷手里转到士子手里,这中间要经历多少道手,不知道我们这位户部尚书有考虑到没有……”

“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跟我们在这装什么聊斋啊!为民做主有他这种做法的吗?”

甚至有人满含恶意的揣测道“你说,是不是他看国库里钱粮多了,嫌弃自己俸禄少,所以才想着往自己兜里装一点……”

郁新脸色有些发白,暗地里手指间不住的勾勒摩擦着,想上前反驳,又有些期待皇帝的反应忍住了,只是看着朱允炆的眼神更加渴望了。

朱允炆紧紧的皱着眉头,这些人应该就是反对党了,看样子还不少了,在这大明最顶层的会议上都是这样,那下面情况不是会更复杂嘛?

朱允炆没说话,只是一个劲的盯着下面窃窃私语的那些人,他人还在这呢?这是想干什么?

殿内的气氛越来越诡异,交头接耳的几人可能也注意到了,快到嘴边的话也不得不马上住口,君前失仪可大可小,全看皇帝处理,但是在继续惹皇帝生气,那就铁定是大事了!

目光收到了成效,朱允炆也就顺势收回,上课时老师的绝招也已经被他不动声色的用了出来,没做过皇帝的他是搜肠刮肚寻找着一切可以用到的权术、办法。

满意的点点头,朱允炆又转向郁新,来回看了看他与王钝二人,看情况就算是要办也要视情况而定了,郁新明显威望不足,强塞给他去办有可能好事也变成了坏事。

可是……

王钝这种老狐狸他又不放心,让他去办,也许办着办着国库开支就呈直线往上升了,事情要做的,但是国库的钱也要看住了。

以后要做的事情多了,他可不想三天两头的户部尚书就来他这里打着内库的主意,他那点家当填到国库里,根本就不够折腾的。

朱允炆考虑到这一点有些为难,稍稍观望了下郁新,突然笑着摇摇头,嘴里呢喃着说了句“事情能不能办都不一定呢,现在考虑这些太早,先看看他是怎么说吧!”

想了想,朱允炆朗声问道“郁爱卿,既然你有这想法,那就由你说说看这么做的利弊吧?也让群臣看看具体能不能行的通!”

郁新闻言道了声是,倒是没有立即开口,先是站起身来在殿内缓慢踱着步,仔细想了想才一拱手继续说道“启禀陛下,我大明自太祖开荒以来已经卓有成效,田赋粮每年都能达到327898万石。

其中官田约占全部土地的17,剩余的民田中就包括了给各级官员士子的,相比于官田税收的五升三合五勺(一勺110合),民田的税收整整少一半,就像是刚才张尚书所说一样太祖制定税收的时候也是考虑到民众负担不能太重,但是下面的歪嘴和尚把好好的经全给念坏

到现在真正应该享受优惠的百姓没收到多少优惠,但是士绅们却尝到了甜头,目前为止士绅们通过朝廷优免政策少交粮税。而因为百姓的税收却不见得会少,所以一步步的侵占百姓土地,一步步的扩大朝廷优免额度!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了

太祖当初考虑的是那税收优惠培养天下百姓向学之心,但是臣以为还是因为时宜的问题,当初正确的政策到了如今可就不一定了,眼下天下已历三十年,元末所遗留的膻腥味早已一扫而光,所以臣认为眼下已经到了可以取消这项政策的时候了!”

张紞、朱高炽若有所思,话里的意思听着是也无不可,前面就讲到一个政策不论好坏,在当下的环境中都可以有完全不同的两种解释。

四周的众人听的很入神,但是大都是准备找她语句里的漏洞准备反驳的。

王钝抬眼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