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奏章(2 / 2)

南明大唐王 戍边铭东 1263 字 4个月前

花钱请他上班,直接摆一个石像放在官位上多省事,还能少出一些工资。

不过因为啥也不管,倒也有一个好处,那便是这人并没有欺压地方、鱼肉地方的劣迹,也没有什么出格的贪污腐败的事情,完全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庸才罢了。

既然只是不合格,并没有其他的事情,那用刀子说话显然也是有些太过于严苛了。

但是既然他已经惹的皇帝老儿心情不好,那朱聿鐭以其大灾之年无所作为,罚他连降三级,直接为一县主薄,或者直接令他致仕还乡,却还是可以的。

因此朱聿鐭十分干脆的批复连降三级,以观后效的批语后,便即为这事划了一个句号。

至于那个平阳县令,本着不偏听偏信的想法,朱聿鐭同意在奏章之后加了一句,查验那位县令在水灾之中表现几何,若有功绩,便可立即提拔其成为温州府知府。166

虽然话中说是需要查验,但是朱聿鐭却是很明白,他这批复送到内阁后,那人必然一跃而起,成为大明政坛之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毕竟这种内阁都不知道的人物,居然可以让皇帝特意给点出来,这本就是一种政治暗示,又怎么可能会被这些官场老油条所给忽略过去?

这便是身为皇帝,握有权柄的好处,只是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直接令两人的人生轨迹发生极大的改变,获得不同的人生。

好在这种灾荒的奏章并不多,其他一些蝗灾、旱灾,都是小规模的发生,而且根据奏章上来看,各地官员的处理也还算过的去,朱聿鐭便即再没有推倒重来的意思。

不过唯一令朱聿鐭十分不爽的是,这些官员们似乎为了显示他们的文才,也似乎是因为大明奏章制度的死规定,这些官员们的奏章都是如同小脚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其中最令他不耐的便是,从奏章最前的问候语开始,一直到进入正题,没个几百上千字,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且后续的处理过程,更是不断的被妙笔润色,一道奏章没个几千字,似乎都显示不出来这些酸丁们的手艺一般。

这不仅严重的浪费价格昂贵的宣纸,更是令朱聿鐭的阅读体验十分的差。

好在,有内阁先过了一遍,将奏章的主要内容已经提炼而出,贴在一边,并附上内阁的处理意见,这也为朱聿鐭减轻了大半的压力,不需要浪费太多的时间。

尽管如此,朱聿鐭依旧再次立了一个与朱元璋一样的规矩,有事说事,别在这奏章之中写与内容无干的事情。

不过朱聿鐭做的更狠,直接限定奏章数字不得超过一千,若是出现与内容不符的问候文字,则立即计负于官员考成之中。

虽然规矩再一次立下了,但是想要产生效果,至少还需要数个月的功夫,在这之前,朱聿鐭尽管烦燥难当,但却依旧只能钻入奏章堆中,与之不死不休的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