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黄,鲜丽圆润,晶莹夺目,实胜南海之珠。最受宋皇家所喜爱。
宋辽澶渊之盟后,因宋国上下竟尚北珠,辽国将此物当作对宋贸易的主要产品。辽天祚帝从而慕尚,以致北珠需求量大增,自此不断向女真人催收海东青与北珠。女真不堪其扰,因此起兵反辽。可以说,辽国亡于女真之手,有一半原因是海东青与北珠。”
说话间,大岩桓已经将珠子擦拭干净,重新递给了赵权。
赵权接过这颗拇指大的珠子,在日光的映射下,晶莹的珠子表面,泛着一圈淡淡的黄晕。
赵权忍了半天,才制止住自己把这颗珍珠塞到嘴里咬一口的冲动。
“这东西,能值多少钱?”赵权随口问道,这可不是后世人工加工出来的珍珠,放于后世,绝对天价。
“宋时北珠与马同价,约值百贯。只是现在北珠渐少,中原已经很难见到,如今价值,不好评估。”李治摇了摇头说道。
一百贯,差不多就是一百两银子。
赵权握着珠子,喃喃地说道:“我感觉,我们好像要发财了……”
“靠这珠子吗?”大岩桓叹了口气,说道:“估计不成,天鹅都喜欢吃蚌蛤,偶尔吃到藏在蚌中的珠子,会藏于嗉囊之中。因此才会依靠海东青捕捉天鹅,而获得北珠。但是并不是每一只捕到的天鹅都会吃到北珠,而且现在能捕捉天鹅的海东青已经越来越少了。此水极冷,靠人下水采取根本无法忍受。即使能下得去,一年一个人估计也采不到两三颗。”
赵权摇了摇头,后世的珍珠,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是人工养殖出来的。他当然很清楚,只要往蚌蛤里洒点沙子,就可以培育出珍珠。
不过,这需要人工以及适合蚌蛤生活的水域。北琴海离南京府城稍微远了些,不过问题应该不是很大。关键是得有人来干这个活。
已经数次来过北琴海的大岩桓,对这里倒是很熟悉,在他的带领下,赵权等人在离海东出海口不远的一个密林之中,找到了一个聚居的村落。
说是村落,在赵权眼里,最多只能算是一个临时的聚居地。
一个身披兽皮的男子,正在热情地跟大岩桓打着招呼。这男子左臂上也架着一只海东青,皮毛略带杂色,用清冷的眼神盯着赵权等人。
眼中所见,总共只有十几个低矮的棚屋。棚屋离地不过半米,木枝搭架,上铺茅草。棚屋之前,挖着一个下斜的坑道。虽然从棚顶的缝隙中透下一些光线,但赵权依然看不清棚屋内的任何东西。
赵权扶着棚顶,探入脑袋想一看究竟。一股犹如臭豆腐的酸馊味,突然就迎面扑来,赵权腿一软,差点扑倒在棚屋入口。耳中隐约中,还听到棚屋里传来数声“哼、哼”的猪叫。
赵权有些懊恼,扯着大岩桓埋怨道:“这是个猪圈,你怎么也不拦着我?”
“猪圈?”大岩桓一怔,跟着往棚屋里一看,随即低声说道:“别乱说,还好他们听不懂你的话。”
“不是吗?”赵权再次探进头,棚屋内,似乎有东西动弹了下,赵权睁眼一看,屋内垒着一个大土坑,上面铺着些许草席,有两个人看不清男女,正窝在角落之中。
赵权强忍着胃部的不适,再往下看去,这棚屋之下竟然还有一层,哼哼的叫声自下传来。
这棚屋还真的不能叫猪圈,只能称为有猪的“地窝子”。
这创意很不错的样子,起码在寒冷的冬季里,可以相互取暖。
赵权再也熬不住了,速退而出,以致于根本来不及判断这些人畜的排泄物到底是怎么处理的。
“这是挹娄人?”李治在边上有些奇怪地问道。随即又摇了摇头,说道:“应该是不太可能。”
“挹娄?是这里的一个民族吗?”赵权一边大口地呼吸着外面较为新鲜的空气,一边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