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两声齐齐的巨响,在千户所营寨之内炸起。火光之后,是两团被揉实的黑烟,裹着四散乱飞的碎陶片,狠狠地击向四周毫无防备的守卒。
营寨之内,惨叫声四处而起,随后是一声声恐惧的嚎叫。
“这是什么?”
“天雷吗?”
“为什么会爆炸?”
“快跑!”
“站住!”
“呲啦——啊——”一些慌乱的守军,立时被愤怒的蒙古人斩杀当场。
东真军上下,也被这两声爆炸,惊得一呆。包括李勇诚在内,虽然他也在南京府见过火药的试制,但绝没想到,这装入火药之后的陶弹,竟然会有这么强的杀伤力。
“一号位伤十二人,十五号位伤八人,风向略微有变。”承义看着望楼上的旗号,低声对高正源说道。
高正源露出淡然的微笑,说道:“让各炮观察手指挥,自由发射,注意风向的影响。再强调一下,对所有数据的如实记录!”
小红旗不断挥舞,十几个陶弹,在两军营地之间的上空上,拉出了一张巨大的黑网。
黑网的另一头,则是一声接一声的爆炸、冲天的火光与黑烟,还有再也弹压不住的慌乱。
“有守军开始出逃了!”承义低声说道。
高正源点了点头,说:“派一支百人队弩手,炮前百步列阵,阻杀来敌。入水的敌军,不用再管,其他的各炮自由调整角度,统计好时间与操作的错误率。”
坐在高正源侧后方的赵权,脸上露出极为欣喜的笑意。
让他感到高兴的首先就是这些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的新式火炮。
火药发明于中国,但是宋金之前,火药基本上没有在战场上出现过。
火药真正的起源,是道家的“火法炼丹术”,也是道家为了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而发明出来的一种辅助技能。相对于战争,对于长生不老的渴望显然要高尚许多,因此这种研究不乏历朝历代帝王的巨额投资。
曾公亮的《武经总要》问世之后,火药的配方便已无秘密可言。这本书中,记录了三种的火药配方,材料包括:硫黄、窝黄、硝、麻菇、干漆、砒黄、定粉、竹菇、黄丹、黄蜡、清油、桐油、松脂、浓油等。
这里许多辅料,实际上只是为了炼丹过程中达到“君臣相佐”之用,对火药本身并无太大意义。而且这些材料都不是贵重之物,任何人只要能找到材料,就可以自己调配出火药。
所差的,就是火药的威力与效果。
唐代火药的硫、硝含量基本相同;宋初为1:2;而此时火药之中,硝所占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大,快要接近了后世的黑火药配方。
赵权给的研究方向,就是去芜存菁,然后重点在提纯,以及按照严格的测量标准进行配比的微调。
这个时代,糟糕的度量衡标准,才是影响各项工艺精细化发展的最大障碍。
当年在淮南战场,赵权曾见过真定军也在试过用抛石机抛射装着火药的石弹。但是基本上发挥不出什么威力。
人力拽索,是第一个障碍,直接影响到炮弹的飞行方向与时间。
火药引线也是一个关键点,传统的纸质引线很容易就会在飞行过程中被风吹灭,引线的长短、粗细以及质量不一,都影响着火药爆炸的时机。
棉纱,则成功地解决了这一大难题。
列维等人,带来相对严谨的治学理念、对术数的重视,使南京府的工艺制造走上了一道极为迅捷的发展之路。
当年在淮南战场中,赵权曾见过宋军使用的一种火器“突火枪”。材料用的是竹筒,里面塞进火药之后,点燃伤敌。
赵权有理由相信,那东西就是后世火枪的雏形。但是无论是突火枪还是《武经总要》中出现的“火炮”,其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