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军不能动;荆南、广南守军不能动;四川重庆守军不能动。
那该如何是好?
众人又一次看向叶梦鼎,他依然无动于衷。
宋国不是没有兵,而是缺乏一个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进入战争角色的统领。
这才是叶梦鼎一直无法做出决断的主要原因。
前线诸将,吕文德与李庭芝都是贾似道的嫡系。而且这两人,一个被围困于襄樊,一个被牵扯在淮东,已经无法跳出泥潭统领全局。
而被自己寄予厚望的高达,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失守鄂州。
不能从战场上提拔统帅,只有从朝堂之上派重臣过去。
本来,这种事非马廷鸾莫属,可是他却偏丁忧在身。而且,还拒绝了自己夺情起复的要求!
自己去前线统领防线,也未尝不可。
若从能力上来说,叶梦鼎自信朝中无人能与自己比肩。
只是皇帝年幼不经事,中枢只余自己一人,一旦离开,朝堂必乱!
大战之时,无法保障一个绝对安稳而且运行有效的大后方,前方将士再如何拼命,也没有任何的意义。
再等等?
或许战场上会出现转机。
叶梦鼎不相信忽必烈此战存着灭宋的决心,也许他只是因为中原天灾不断,想南下劫掠一些财货,同时期望通过战争以消耗一些老弱人口来缓解粮食的危机。
草原上的蒙古人,不是一向都是如此吗?但凡遭遇天灾,必定是他们南下劫掠之时。
而且,哪怕元国已经有了水军,已经突破了淮水防线,叶梦鼎也觉得他们根本不可能还有余力再破长江防线。
以不变应万变,将元兵拖入无休无止的攻防战之中,也许三个月也许半年之后,事不可为,忽必烈自然只能选择退兵。
到时自己再上前线,率百万将士,予以坚决的反击并顺势收复失地,岂不又是大功一件!
到时,朝堂之上,那些对自己心生不满的臣僚,应该就无话可说了吧。
“陛下”朝堂上,那个语气阴沉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皇座之上的赵禥,懒洋洋地哼了一声。他知道,这些正在吵架的大臣们,口称陛下,其实没人在乎自己听了没,也没人期望自己会做出一些什么样的反应。
所以,赵禥的心思也从未在朝堂之上做过多的停留。
叶梦鼎却有些警惕地看着这位年近七十的老臣。
江万里,是现在朝堂之上,年纪最大的一个大臣。虽然他师承朱熹门下,太学出身,却是理学一派中与贾似道最为亲近之人。
“微臣以为,元军悍然入侵宋国,其根源是在于贾似道,若非他当年主动与忽必烈求和,也不会惹出如此恶果。既然如此,何不诏示贾似道,令其即刻奔赴前线,无论与元和谈也好,击退元军也罢,全由贾似道负责。若是未能建功,数罪并罚,当斩贾似道!”
叶梦鼎轻皱眉头。
这江万里,是在为贾似道复出铺路,还是准备给贾似道挖个大坑?
自己不能离开朝堂,前线阃帅不能用,贾似道可以吗?
他会不会凭着掌控的军权,倒逼自己让出朝政大权?他能否抵挡得住裹胁百万平民百姓的元兵?他会不会再度勾结权国,而给宋国带来灭顶之祸?
叶梦鼎一时有些犹豫,但是终于没有出声反对江万里的提议。
如果贾似道可以接受“戴罪立功”的条件,倒是可以接受他重掌前线军权。
虽然从来没有人给他定过任何的罪责,但只要他敢复出到前线领兵,就自然可以坐实他的“戴罪”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