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也是这个看法?”
按辈分,姬林是太康天子的叔叔辈,谢太后应该叫他一生族叔,不过两家血脉离得远了,就只论君臣,不论血脉了。
相比较于几位宰辅,姬林还是不太愿意牵扯进来的,他长叹了一口气,对着谢太后深深鞠躬,
“太后娘娘,这件事大都督府却有错漏,臣不该听信他人之言,举荐周青阳进入禁军右营,事已至此,无论朝廷如何责罚,臣都甘愿领受。”
“至于其他事情,臣……一概不知。”
他虽然是个武人,但是心里也清楚,大都督府这种“军事机构”,不能插手进复杂的朝堂斗争之中。
因此,哪怕担罪,他也不想再继续陷进这件事里了。
谢太后深呼吸了一口气。
“这样的话,哀家差不多已经知道了。”
她又看向了最后一个辅臣。
“严司空也是一样的看法?”
不善言辞的严守拙恭敬低头“回太后,臣与沈相意见一致。”
谢太后点了点头。
“那诸公的意思,哀家都已经清楚了,诸公暂且回去,该做什么做什么,稍后哀家会把诸公的意思,转告给陛下。”
沈宽等人对视了一眼,然后纷纷对着太后躬身行礼。
“臣等告退。”
沈宽在临走之前,对着谢太后深深低头,重复了一遍公羊舒在永安门门前说过的话。
“太后娘娘,一个辅臣,总是不如四个辅臣的。”
说完,沈宽带着一众宰辅,恭敬退出了坤德宫。
太后娘娘派了两个宦官相送。
等到他们都出了坤德宫之后,坐在主位上的太后娘娘,沉默了很久,才缓缓开口“他们说的话,你都听到了?”
一个少年人,从坤德宫的屏风后面,慢慢走了出来,他面色复杂,坐在了太后娘娘下首。
“回母后,孩儿都听到了。”
谢太后看了自己的儿子一眼,轻声问道“你是如何想的?”
元昭天子不答,而是反问道“母后如何想的?”
谢太后皱了皱眉头,最终声音有些沙哑的说道“娘不在朝堂,很多事情都不太方便说,不过虽然这些人都各有心思,也可能的确犯了错,但是左相临走之前最后一句话,总是没有错的。”
“四个辅臣,总比一个辅臣来的好。”
她抬头看着自己的儿子,微微叹了口气。
“你父皇留下他们,为的就是牵制一些你的老师。”
小皇帝低头想了想,然后抬头看着自己的母亲。
“可是母后,老师说如果这件事没有结果,他便辞官不做了。”
天子眨了眨眼睛。
“没有老师在,我与母后在京城里…”
“恐怕也会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