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难为你。”
阮元觉得乔先生果然不同常儒,说起天子之言,也一副轻描淡写的样子。他平日温和谦冲,却也不屈于权势。
“只是。”乔书酉缓缓叹道“元儿,你知道所谓‘八股文’究竟是何物么?”
“八股文”这个词,阮元自幼已经听了很多遍,父亲从来提到这个词,都只说是无用之学,胡先生在江府,曾经讲到这个词,可胡廷森当时,也是一脸不屑。眼看父亲和胡先生这般态度,阮元自然也对八股文毫无好感。便道“听爹爹说过八股文,爹爹从来不觉得是什么好东西。”
“我自然也不觉得这八股文有何好处,若有人昧了良心,竟说起这八股文的好处来,这般朋友不交也罢。”乔书酉倒是和阮元立场一致。其实八股文文体复杂,想写好一篇八股文,既需要散文的逻辑性,也需要骈文的音韵感,难度很大。能写成好的八股文,写作水平绝对不会低。
单从文体的角度看,八股文倒也不是一无是处,反而可取之处不少。可清代科举考试,四书经义便只允许以八股文形式作答。而且八股文有字数限制,即便文章有不俗之见,若字数多了,便直接予以黜落。考生想完成一篇文章,尚且要大费脑筋,又哪里有时间去阐述自己的独立见解?四书经义考试又是最重要的一场,换言之八股文写不好,在科举考场上便毫无前途可言。所以久而久之,学子对八股文便只有恨意了。乔书酉这样评价,也是当时常态。
但乔书酉并非一味感情用事之人,接下来便道“只是从县学考试起,每一场考试,都要考四书经义,考四书经义,便需要以所谓‘制义时文’的格式作答,这制义时文前后必分八个章节,最后四个章节,又必须字字句句,形成对偶,所以大家便叫它八股文,又叫四书文。考试时若是形式错了,考试便不予通过。所以虽然大家对它都没有好感,你却要先学它才是。”阮元听乔先生之言,对这八股文更无好感,可也知道要考官学,必须先学它不可,便点了点头。
乔书酉道“今日你没有准备,从明日起,我便教你这八股文的写作之道吧。虽说想要写好,绝非易事,可若只是考县学,倒也不必在乎这么多。”
阮元答道“既然先生这般说,学生明日起开始学就是了。”话虽这么说,但内心早已暗下决心,一旦学业有成,便再不去写八股文。
可乔书酉下面一句话却大出阮元意料“可你未必能再住陈集了。”
阮元大惊,道“先生说哪里话?这陈集风景秀美,先生博学多才,阮元哪愿意离开先生?”
“不是这些问题。”乔书酉笑道“是这林家其他人,这林家我也待了数年,后生们什么样子,我岂能不清楚?虽不至于为恶,但学问一道,除了你一个人,他们终是不会成气候的。”
阮元一时无语,乔书酉又道“你爱读书,愿意多思考,这一点林家中再无人能及。可我也看得出来,林家这些孩子,对你并不满意啊。”
阮元被乔书酉点破了实情,只好道“先生所言不错,在这里学习,确实和大家……但他们对我并无任何无礼之处,何况老师在这里,学生也不知……不知哪里还有老师这样好的人了,所以其实也不愿走。”阮元与林家子弟确实颇为生疏,但也不舍得乔书酉,因此近日一直非常矛盾,不知未来如何是好。乔书酉见他脸色,已知其意,便索性直接点破。
乔书酉这样做,也是为了给阮元指一个方向。见他诚实,便也以诚相待。道“其实也不是元儿你的错,你天生好读书,学问见识,早已超过他们。以后若是能继续精进,总有你的朋友在等着你。这不是老师安慰你,老师也是从你这个年龄过来,认识的读书人,总比你多些。便是这淮扬一地,精于学问的大儒,难道少么?只是你想看到更多名士,看到更大的天地,也要先有个功名啊。”
阮元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