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耀文一番悼文,可以说是催人泪下,闻着伤心,听着流泪,几乎每个前来吊唁的人士无不是泣不成声,悲从心起。
待追悼会结束以后,周爵士的二儿周启邦携夫人谭月清一同走到了霍耀文的身边,夫妇俩都穿着丧服,因为刚刚大哭了一场,此刻眼睛还是红红的,脸上还残留着泪水的痕迹。
“霍先生,家父请您过去一趟。”
去年拜访周爵士的时候,霍耀文同周启邦见过一面,虽然不熟,但也是相识的,听他说周爵士找自己,霍耀文不由问道“不知周爵士在那?”
周启邦道“家父就在灵堂后面的房间内,霍先生自便,我还有点事,就不领您过去了。”
“没事,我自己去就好。”
说话的同时,霍耀文朝着灵台后面的房间走去。
此时,周启邦的岳父谭焕堂走到夫妇俩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启邦等会儿回去安慰安慰你父亲,我怕他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会伤心过度。”
周启邦道“知道了岳父,我回去后会劝劝父亲的,不过刚刚霍先生过去了,我想他会帮忙劝慰一下的。”
“他啊!”
谭焕堂苦笑两声“你父亲哭的这么伤心,还不都是这位霍先生的悼文太过催人泪下,文化人就是文化人,唉……”
谭焕堂六十多岁的人了,早就见惯了生死离别,按理说来参加亲家老太太的追悼会,不至于哭成那样,可是刚刚霍耀文说的那一番悼文,前来吊唁的人,那一个没有痛哭的。
闻言,周启邦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只能默默不语。
谭焕堂顿了顿,说道“好了,启邦、月清,我就先回去了。”
周启邦没有言语,只是点点头算是知道了。
这倒不是说他不懂礼貌,而是香港参加丧礼有很多默不成文的规矩。
除了不穿颜色鲜艳衣服,不戴显眼金饰手饰外,还有不要说多谢只要有心人。
香港很多人对丧礼都有所顾忌,如和亡者并非亲属或深交,非必要也不会出席。所以对亡者家属来说,会很感激专诚来吊唁的有心人,不过千万不要对他们说“多谢”(可以「有心」代替),离开时也不要送客。
因为办丧事不是件好事,说“多谢”会不吉利,而且从殡仪馆内送走的都不是活人,送客等同诅咒他们。
所以当宾客要走的时候,礼貌上点点头,或者必要的话说句“拜拜”,让他们自己离开便成。
追悼会上的亲朋宾客们陆续散去时,另一头,霍耀文走进了灵堂后的一间房间内。
敲了敲门,屋内响起了“进来”二字。
霍耀文顺势推门而入,只见周希年一个人孤零零地坐在椅子上,背影看上去异常的孤寂和悲凉。
霍耀文走前一步道“周爵士,节哀顺变。”
“耀文来了。”周爵士回头看了一眼霍耀文,笑了笑说道“请坐。”
看了看旁边的椅子,霍耀文应声坐了下来,“不知道周爵士找我有什么事?”
周爵士说“没什么事,就是刚刚那一段悼文写的很好,耀文你有心了。”
“这没什么。”霍耀文摇摇头,劝慰道“周爵士切莫太过伤心,保重身体要紧。”
“唉……”周希年深深地叹了口气,此刻的他浑然没了曾经的意气风发,整个人看上去很是颓废,特别是那双眼睛,本来炯炯有神的双目,此刻黯淡无光,有点浑浊,好像比之前苍老了很多。
见到如此颓废的周爵士,霍耀文不由想到了他往后几年的悲惨遭遇。
如果说70年代以前,是周希年一路向上的巅峰时代,那么步入70年代后,周家就渐渐的走了下坡路。
1972年周希年控股的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