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 万世之策?(1 / 3)

《皇明祖训》始纂于洪武二年,六年书成、九年又加修订、十八年再加更改;二十八年再次重定,从《祖训录》正式更名为《皇明祖训》。

老朱自然有这个底气,从他成为这个帝国的皇帝就可以看出来他的丰功伟绩。从他的经历也看得起这个传奇的开国之君的能力,他信心十足的给了后世子孙一些训诫。

令翰林编辑成书,礼部刊印以传永久。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老朱喝着茶,看着令他虽然时不时头疼,但是也令他无比骄傲的孙儿。

朱允煐抱着皇明祖训,说道,“皇爷爷,祖训首掌孙儿是认可的。不许用一些刑罚,不许立丞相,咱们宗亲不许地方官府审判,这都成。只是这《大诰》,孙儿可不认。”

老朱一点都不意外,他规定后世之君在用法时,止守律与大诰。

这可是老朱亲自定的刑典,也是因为当初官吏贪赃枉法、豪强兼并、脱避粮差日趋严重。《大诰》颁布,其实也只刚刚超过十年,但是这也体现了老朱治乱世用重典的思想。

而且明显可以看出来过于严酷和过多体现老朱的个人特征,对于贪官污吏那叫一个零容忍。

老朱也不恼,问道,“你是什么想法?”

“国初惩元之弊,用重典以新天下,故令行禁止,若风草然。”朱允煐平静开口,说道,“孙儿此前就说了登基了要宽松一些,《大诰》,孙儿怕是守不了的。《大诰》对前些年的情形很好,但是不适合眼下,可能更不适合以后的情形。”

不耐烦的老朱没好气说道,“怪不得前些天和咱说要学你爹,搞了半天是在这等着咱!成吧,你不守就不守,过几天咱上朝,你去改祖训!”

当然得老朱出面了,这样朱允煐才好扯着虎皮做大旗。毕竟他是孙儿、是接班人,要是大咧咧的直接改祖制,肯定要闹出乱子。但是老朱亲自出面站台,朱允煐就有充分的理由和依据了。

其实对于改祖制,朱允煐已经很熟悉了。包括老朱此前指定的不征之国,老朱也早早的给撤下来了。东瀛本来是不征之国,还说和胡惟庸私下有串联。高丽也曾是不征之国,但是釜山一直有大明的驻军。

安南国、暹罗国、占城国等等地方,朱允煐一直眼巴巴的看着呢,怎么可能是不征之国呢。

除了这些之外,一些宗室的待遇、服饰或者仪仗,朱允煐要么亲自和老朱谈过,要么是授意手底下的人上折子。所以亲王、郡王等人的待遇下降了一些,要不然很多的时候那些皇叔们的服饰和小朱的太子老爹都是一个级别的吃穿用度。

老朱对于这些也是心里明白的,要不是因为此前也改了许多的条例,他现在也不至于这个‘大度’。说到底就是在祖训编撰出来的这些年,老朱陆陆续续也发现了不少不太适合的地方。对于改一改祖制,老朱实际上也没有多么抵触。

只要行之有效、只要能够巩固大明的江山,老朱是真的不介意改一改祖训。

“皇爷爷,现在很多皇叔都在京里。”朱允煐想起来了什么一般,对老朱说道,“这礼仪,也应该改一改了。”

按照祖训的规定,亲王每岁朝觐,不许一起到。应该是一个亲王来朝,随即回到藩地后才能通知其他的藩王,剩下的藩王方许来朝。诸王来朝也有顺序,自长至幼,以嫡先至;嫡者朝毕,方及庶者,亦分长幼而至。

老朱没好气的说道,“你那些皇叔都给你困在京里,是该改改。只是你也知道众多亲王在京里,多少也是有些不合适,就怕他们私下串联。”

“这些孙儿自然知道,皇叔们都很好,但是难保会有后世的不肖子孙。”朱允煐明白这些,说道,“说到底皇位不一样,但凡有一点希望,多少还是想要去争一争的。”

老朱不置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