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英有些激动,但是也有些不太懂,“老臣不服老,尚能为陛下分忧。”
“咱准备改制卫所,国朝接下来几年想来是不会有大战,也该整合一下大明军力。”朱允煐继续看着演武,对郭英说道,“咱大明军士悍勇,朝中猛将如云。当初随皇爷爷打天下的,也多是咱凤阳的老乡,多是在沙场磨炼方懂战法。”
郭英不懂这些,但是他需要继续听着,他也觉得朱允煐说的还算在理。
当初老朱在老家带出来不少人,就算是后来也有一些不是老乡的,不过基本上也都是淮西二十四将这个范畴。老朱是当过和尚的,而徐达农家出身,在土里刨食,顶多就是自幼习武。
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和徐达一个样子。喜爱读书、精通兵法的冯国用,那也是极少数的,也就是当初老朱那一批打天下的班底当中稍微‘成系统’的学习过。
“咱想着当初随皇爷爷打天下的功勋们,多半也随幼年贫寒。中山王、开平王,纵然是天纵奇才,也是吃过不少苦头,方能精通兵法、纵横天下。”看向郭英,朱允煐缓缓说道,“咱准备开武学,咱大明的将领该好好学习学习。”
兵书这些,在大明不算是什么稀罕物,只不过‘民用版’是另一回事。而且自己自学成才和那些个有着经验的老将亲自传授经验,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朱允煐看着有些意外的郭英,继续说道,“朕亲为山长,只是朕到底是要忙于政事,怕是无法亲自去武院教导。这些事情,该是武定侯统筹一番。”
这一下郭英好像是明白了,皇帝陛下要建一个武院,要培养天底下的武将了。
心潮澎湃是真的,因为郭英也知道大明的将领,现在来源基本是来自于‘世家’。基本上都是当初随着洪武皇帝打天下的功勋,或者他们的子弟。要不然的话,也就是在沙场建功,这才有机会封侯拜将了。
现在弄出来一个武院,自然也就意味着以后大明的武将,说不定是要像读书人那样要读书了。不只是要有着一个好家世才行,不一定就是要在沙场厮杀后流血流汗才能晋升。
“这件事情,咱回头再和你说说。”朱允煐笑着开口,说道,“这事咱还得让武定侯多操劳一番,这是国朝大事,咱大明武勋、军力,也该一直强盛。”
出来秋猎一番,朱允煐要做的事情还真的不少,他觉得自己确确实实就是一个心机男,做事确确实实是有着那么一些个针对性、目的性。
不过这也没什么好说的,这就是朱允煐的特点,这就是他的性格。作为一个皇帝有着这样的表现也很正常,秋猎本身就是有着一些象征性的意义。洪武皇帝、英示皇帝这样的勤政皇帝,哪怕是秋猎也会有着足够多的目的性。
账下的武勋子弟还是在卖力的表现着,虽然不存在见血之类的,不过一个个的也确实是打起了十二分机会。表现好的话,说不定可以被皇帝看在眼里,可以承袭爵位或者是得到重用。
当一个看起来富贵的将二代、将三代,哪有亲自带兵来的威风凛凛呢。
朱允熥鬼鬼祟祟的凑了过来,说道,“皇兄,有人不可用。”
“哦?”朱允煐斜眼看着朱允熥,笑着问道,“说说!要知道你可是咱大明的亲王,是咱的胞弟。你这话一说出来,咱肯定是放在心里。说不得,这就是要断了一个人、一家的前程。”
朱允熥没好气的说道,“咱知晓,咱再贪玩也是大明的王爷。咱整日在外头瞎玩,市井里的事情,勾栏、酒楼的传闻,咱也知道些。有些人,就是样子货,风评不好不说,也是咱都看不上的混账。”
朱允煐笑了起来,对朱允熥说道,“好,这事你拟个名录给咱。这事你就莫要声张了,得罪人的事情咱来做,你好好的吃喝玩乐就好。真要是想给你皇兄分忧,有事记得告诉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