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7 出身(2 / 4)

文臣的脑袋,以及数十名国子监学子的仕途。

这一波警告看似还是有效的,会让很多人知道一些事情。

文臣就要有文臣的样子,不要和武勋走的太近,尤其是不要拿着朝廷的俸禄和一些宗室来往。对于武勋来说更是这样,所谓文武泾渭分明不说开玩笑的,更别想着和宗室亲王相交过密。

至于宗室大概也可以清楚一点,虽然皇帝不会过于拘着他们,但是也不要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宗室吃喝玩乐没问题,想要做点事情也没有问题。

不过最好也守点规矩,不要和武勋接触,不要想着干涉朝堂,那是皇帝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

一些警告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朱允煐做起来也心安理得。作为皇帝,很多的时候也就是需要一些冷血,太过仁善未必就是什么好事情。

一些所谓的仁德,在朱允煐看来根本没用,他要看到的就是实际的一些成就,而不是虚名。

这件事情算是尘埃落定了,或许终英示一朝,那些有志于仕途的读书人都会明白一些道理。

想要攀附一些宗亲博个出身,那显然是一个门路。但是那也就只能成为闲散文人墨客,就不要想着光耀门楣了。

或许那些读书人更加需要明白,想想那血淋淋的脑袋,以及一些被革出功名的人,就知道读书人的本分就是好好读书,不要想着妄议国政,那不是他们该做的事情。

最主要的是皇帝不会允许他们那么做,要不然说不定就是仕途还没有开始就终结。出身未捷身先死,这样的事情放在别人身上就好,可以跟着缅怀。要是落在自己身上,就无法接受了。

这件事情暂时就算尘埃落定了,朱允煐基本上也还算满意,也不觉得自己需要将这一桩案子扩大化,保持现在这样的一个规模也就行了。

警告了读书人和一些文官,也敲打了一些武勋、收回了两个侯爵的爵位,同时也提醒了宗室。

这也算得上一举多得,朱允煐也应该感觉到满意,很多的事情也确实没办法一劳永逸,不应该过于贪心,这些也就是朱允煐该做的事情,他比较知足。

更何况不出意外的话,航海侯的爵位很快就要收回来。张荣那家伙肯定是逃不掉被处死的结果,褫夺爵位肯定也是少不了的。到那时曾经英示皇帝手下的‘第一大将’,基本上满门上下说不定都是很难有一个好的下场了。

对于文官有着很多的打压,但是洪武皇帝也好,英示皇帝也罢,对武勋又何曾百般优容了?!

李景隆在小小朱的带领下到武英殿求见,虽然很多的事情都是曹国公做的,但是一些功劳得先让皇太子殿下领取,这一点李景隆也心里有数。

“表兄,无需多礼。”朱允煐在召见后,笑着开口,“这些事情有表兄过目就是,何须如此多礼?”

李景隆内心虽然在不断吐槽,但是哪敢真的这般做。虽然他是半个宗室,也是武勋的一大山头,可是该注意分寸的还是需要注意分寸。皇帝可以说说客套话,要是当真了的话,那就是在自寻死路了,有些事情他可以建议,但是不能帮皇帝做主。

尤其是这些事关军功的事情,更是非常的谨慎,旁人可不能多插手。

小小朱这个时候就说道,“启奏父皇,儿臣以为曹国公老成谋国、处事公允,当另行赏赐。”

朱允煐饶有兴趣的看着小小朱,说道,“你伯祖父追封岐阳王、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你表伯也是朝廷栋梁,承袭爵位、假节钺。若非咱大明早就废除仪同三司,你表伯必然也当得起!”

旁边的李景隆红光满面,他就是不折不扣的人生赢家,出身尊贵不说,也一直备受宠信。

外头都说中山王一脉如何中流砥柱,也说开平王一脉备受尊荣,但是大家也别忘了,岐阳王一脉才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