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们能潜下心好好修书,未来唐国实力强了未尝不能给他们一个机会。
如果他们不好好修书,那就一辈子呆在弘文馆吧。只要不闹着离岛,文易不会对他们下黑手的。
之后文易就让人把另外三个人喊了进来,直接宣布了对他们的认命。
至于曹晖和方昭两人的意见,完全被忽略了。对于他们文易懒得多说什么,且也笃定了他们不敢反抗。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这两位见文易强行给他们安排了工作,都老老实实的接受了。
非但如此,他们还开始羡慕起周启来。负责学政和科举,一个培养人才一个选拔官吏,想想都知道有多恐怖。
不出二十年,官场全是他的学生。
最让他们羡慕的还是陈秀,内阁行走兼中书舍人,一步登天啊。
当然,最开始他们知道陈秀也愿意留下的时候,非常的震惊。后来心中隐隐有些明白了原因,不禁为他的心机感到震惊。
朝廷一次性增添了四个外来人才,两个还身居要职,最高兴的莫过于古义。
经典的解读工作终于可以甩出去了,为了这些书他愁的头发都快掉光了。
而学政体系也终于有人接手,又分担走他一份压力,之后他就可以专心管理礼部的事情了。
什么?你说他傻,把培养学生和科举这种肥差给让出去了?
别忘了,不论是科举还是国子监是礼部下属机构,只要礼部还在他手里,该有的功劳谁都抢不走。
心情最复杂的当属郭吉廷。
原因来自于陈秀,这个人故意试探大王居然不提前和我打声招呼,完全没把我这个举荐人放在眼里啊。
而且一来就是内阁行走兼中书舍人,实际权力不比他这个内阁学士兼御史中丞小多少。
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是重用的征兆,稍微做出点成绩就会被提拔,成为真正的决策者。
到那个时候陈秀的实际权力将会超过他……一想到这里他内心就非常的嫉妒。
此时他已经深深的后悔,为什么要写举荐信?本来想给自己找几个帮手,没想到来的是个对手。
唯一让他欣慰的就是周启对他还算比较和善,早知道当初就应该只举荐他一个人了。
真实鬼迷心窍了,举荐这三个白眼狼。
他还不知道陈秀在文易面前是如何评价他的,否则就不是嫉妒这么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