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玄虚什么的,太烂太没营养。
可真正了解过的人都知道,它其实是一款非常非常成功的节目。
它的受众不是读过书的人,而是没有读过书缺少常识的底层百姓。
很多在读过书的人眼里就是常识小儿科的问题,在缺少常识的人眼里就是神秘未知的,走近科学就是帮助这个群体普及常识的节目。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它破除了许多迷信,帮助了数以千万计的人,为国家的扫盲科普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人的常识更差,需要一个途径给他们进行科普。
在文易的指点下,博物学报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偶尔还会在上面介绍一些并不算秘密的小手艺之类的。
国子学报太过于高雅,唐国邸报太过于枯燥,博物学报的内容更实用更接地气,自然最受广大百姓喜欢。
言归正传。
通过三大报刊的刊载,唐国人基本都知道了勋爵法的情况。
分为勋和爵两种,各分为九级,但不管哪一种都是非军功不封。
勋更类似于秦汉的军功爵,但实际特权远远没有军功爵大,几乎都是荣誉上的好处,比如见官不拜之类的。
真正实实在在的好处就两个:一可以突破一定的土地限额不用交累进税,二每一代都有一个人可以免费读军校。
至于免税特权则完全没有,但对此所有人都没有意见,反而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免税特权不只是律法上的禁区,也是所有唐国百姓的禁忌。
唐国的教育,从蒙学开始就在强调免税特权会带来的恶果,可以说人人交税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
真正掀起轩然大波的是爵位制,因为爵位制采取的居然是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度。
在唐国的教育里,把分封视为落后被淘汰的制度,重点写了汉朝和西晋时期分封带来的恶果。
现在唐国居然也要重启分封,这不是明知道有火坑还要往里跳吗?
不过还好,文易早就料到这一点,在报纸的最后刊登了一份地图,上面只画了亚洲的地形。
在这份地图上面特别标注了‘不封之地’,顾名思义,就是不能用来封国的土地。
并且还强调了,如果谁的封地在‘不封之地’的范围内,天下共诛之。
‘不封之地’的范围很广阔,以中原为中心,向北到达北海(贝尔加湖)、向南到达中南半岛。
向西到达大宛(费尔干纳盆地),包括了青藏高原等地方。
向东到达海边,包括了朝鲜、库页岛等航海要道。
东宁岛(台湾)自然也是不封之地,这是龙兴之地封出去也没谁敢要,除非想死全家了。
还有马六甲海峡也属于不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