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世家之不幸、天下之大幸(3 / 5)

大隋主沉浮 碧海思云 145 字 2022-02-13

供行人穿行。

时近寅时,“外圆”的街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街头不只有汉人,还有羌人、突厥人、铁勒人、吐火罗人和粟特人,甚至波斯胡、番僧、道人等等,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整个世界都浓缩到了这个‘小小’圆环之中。

杜如晦去过洛阳、太原、江都、襄阳等重镇,但张掖新城还是首次到来,他见到这般景致,忍不住低语道:“这便是张掖新城么?怕是太原城也有所不如吧?”

杨集笑着说道:“太原是我大隋防御、进军北方的后勤重地,而张掖则是我大隋走向西方的大后方,所以两城规模大小是一样的。只不过张掖是老城翻新,城池虽是新的,但人口各方面都远远不如太原城。”

杜如晦是凉州州牧府中的一员,在行军途中,都位于行军队伍的核心部位,这份待遇与其他小官截然不同。他今年虽然只有二十岁,但却博学多才,每到一个有古的地方,都能说出不少历史典故。

但也不知他是首次当官的缘故,还是性情使然,所以与杨集等人相处的时候,显得有些不沉默寡言、格格不入,给人一种很不合群的感觉。

杨集也看到了这一点,可他并不想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杜如晦上任以后,便会尝到杨师道的滋味,日夜都有处理不了的公务。

真到那一步,杜如晦这个新手为了处理好手中公务,必须与同僚多番交流,不须多久,便会因为公务、政务,融入到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团队中来。

杜如晦听了杨集的话,问道:“大王,您认为太原和张掖二城,谁更具潜力?”

“这还用说吗?”杨集笑了笑:“太原面向的只是东/突厥,而张掖面对和接待的,却是来自西域诸国、西突厥、波斯等地的商旅,所以从远景、从发展速度上说,我认为张掖更具潜力。”

杜如晦临行之前,也恶补了一番与凉州有关的知识,他对这个张掖新城有一个模糊的了解,听了杨集这么说,便问道:“大王,卑职听说张掖新城一切费用全由凉州总管府……嗯,州牧府承担,但不知营造新城的人力和钱从何而来?”

其实他想问的是,这个巨大的新城难道是你自己掏腰包建的?

杨集说道:“人力方面,一部分人力是由以工代赈的新甘州人、一部分战俘购自异国的奴隶。钱财方面,一部分是由州牧府拨款,这部分主要是用于以工代赈、战俘和奴隶吃穿;一部分是筹自民间,这一部分钱财,主要用土地来换。”

杜如晦问道:“卖地吗?”

“也可以这么说。”杨集解释道:“张掖新城是外方内圆的格局,城中心和附近各坊的土地最值钱,也是有眼光的商人想要争取的土地,所以官方便把城中心的土地分给了这些人,而他们要做的事情有两样:一是他们得到土地以后,有义务建坊墙、修街道、挖掘排水沟;二是在得到的土地上,按照官方图纸建设楼房、店邸,因为有官方统一规划,所以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而这些房子和店铺皆归他们所有,日后是自己经营和居住也好、贩卖给其他人也罢,官方尽皆不管,只要双方到县衙办好手续即可。”

杜如晦恍然点头道:“以商人的精明,不难看出张掖的潜力和魅力,此时虽然投了钱,但是随着丝绸之路的逐渐拓宽和繁荣,城中心的房子和店邸定然使他们大赚特赚。”

“正是!”杨集笑道:“凉州最大的优势就是贯通东西的优越地势,所以发展商业、手工业无疑是凉州最好的出路。接下来,我准备在民曹之下设一个商署,将原本由世家门阀掌握的对外商贸进行规范,而原本由各州各县的税务也统一由商团征收,使商人流通商品货殖的时候,毋须在运输途中、通关之时缴纳各种名目的杂税,这不仅减轻了商人的负担、贪官和路霸的滋生,也使这些过路费尽归国有。”

说起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