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奚族也不顶用。
之前兵力不如人,杨集迫不得已,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战术,眼睁睁的看着坐观高句丽向边境线调兵遣将,如今渊子游已经被李子雄五万精兵、一万多名州兵、一万多名民夫牵制在辽州南部、燕州,而他这里又有三万将至的奚族军,故而也不怵高句丽了,一旦杨纶派来的三万冀州军就位,隋军的兵力并不少多少。
如果战争避不过、而辽州北部又斗不过高句丽,大不了来他个互相伤害、大不了用大安县十万百姓换取高句丽的辽东地区百多万人,到时候,看谁先支撑不下去。
“大王,卑职之前和忽赐泰详谈过。”正当杨集要下令之时,郝瑗起身说道:“突地稽见战利不利,他未免百姓被高句丽屠光,便让他的弟弟突地罗护送粟末靺鞨百姓西进。此举,固然是为粟末靺鞨的传承、后路着想,可也动摇了军心,令将士们认为北夫余城不久过。卑职认为最开始之时,粟末靺鞨的士兵为了保护自己的亲人,会奋勇作战,可时间一久,失败的情绪势必蔓延全军。如是一来,只怕北夫余城坚守不了多久了。”
“据铁赐泰所言,突地稽要求粟末靺鞨百姓轻装上阵,而留在城内的粮草物资、牲口,足够高句丽北伐军呼上一两年时间。他们要是夺了城池、赖着不走,而我大隋朝廷又不想全面开战的话,只是我们是拿不下粟末靺鞨献出的地盘的。”
“我没想过渊太祚会乖乖的退走,也不指望渊子游会通过和谈的方式,将到嘴的肥肉吐出来。”杨集目光从郝瑗身上转开,注视着帐外纷飞的大雪,悠然道:“说到底,我和渊子游的处境是一样的,我不能舍弃‘大隋的国土’。同理,渊子游也不能把到手的地盘高放弃,否则,他也会遭朝野内外口诛笔伐。”
“这说明什么?说明事态已经朝着我俩预料之外发展了。而双方争夺的关键点,也变成粟末靺鞨了。现在,就看谁先拿下北夫余城,谁先拿下代表粟末靺鞨统治的北夫余城,那么谁就占据一切主动地位。”
郝瑗是顶级智者,他对于杨集这番说法,自然是知之甚详,过了半晌,问道:“大王决定怎么做?”
“打!”杨集断然道:“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让渊太祚占领北夫余城。”
郝瑗骇然道:“大王,单独是打,我们自然不怕。但如果由此引发两国大战、局势失控;到时候,大王必将被成了挑起两国纷争的‘罪魁祸首’,如果打赢了一场还好,如果打不赢,情况就更加不妙了。”
郝瑗在官面上,是从五品下的亲王府友,领的是朝廷俸禄,不过他兼任卫王府副总管之职,所以他的核心点还是卫王府。他和李大亮、朱粲、薛举、尉迟恭、宗罗睺、宋正本、凌敬、魏征、沈兴法等王府属官一样,他们只认杨集这个凉州系或卫王系老大。至于朝廷那些个官职、那点俸禄,他们实际上并没有过多的放在心上。
说句难听的话,如果杨集有朝一日,势衰了,原先就是朝廷的阴世师、杨善会、张定和、张须陀、李靖、韦云起、萧瑀、王琮等人,或许被其他派系拉拢走;但是这些被杨集一手提拔于微末之间的人,是绝对不会离开的。
他们是杨集嫡系中的嫡系,一切都从杨集的利益考虑,之后才考虑大隋利益,如果两者出现巨大冲突之时,也会率先为杨集着想,而不是大隋。
这就是派系之别,以及派系之争的恐怖之处;关键还是在于派系的“魁首”,如果此人大公无私,那么,这个派系会将本派的利益与国家挂钩;反之,这个派系则会视国家为一头大肥猪,都想从中割下一块好肉,至于这头大肥猪是生是死,那就与他们无关了。
而郝瑗是杨集的谋主之一,听闻杨集意图挑起战争,心中的天平不自禁的偏向了杨集,希望杨集不要冒这个险。同样的,李大亮、沈法兴虽未说什么,可两人的心思与郝瑗毫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