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巡幸国子监(2 / 3)

隆唐 红莲素心 2837 字 2022-03-11

把照明!”

“遵旨。”

这里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高顺不希望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所以从一开始就各种强调安全措施,让那些劳工都有些受宠若惊。

朝廷征劳役跟常见,但能吃饱饭的很少,这里不但可以吃饱饭,还给发工钱,这就更少了。

虽然吃的是粗粮,工钱也并不多,可积累下来也是一笔财富,加上节省的口粮,也是不小的收入。

最重要的是,这些官员好像生怕他们出事,对他们各种强调保护,方方面面加一起,可谓是亘古未有。

高顺之所以这么做,当然不是发善心,现在的百姓很淳朴,干活只要给口饭就行。

可是长城已经开始修建,未来还要开凿运河,囚犯俘虏无法满足需求,那就只有征集民夫。

可随意征集那是劳民伤财,弄不好就会有人造反,当年刘邦不就是因为跑了两个劳役,这才不得不起义的。

虽然刘邦比较特殊,却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改变百姓的看法,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工人阶级是随着资本出现的,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已经无法满足需求,所以工人阶级出现了。

而现在高顺大力发展经济,已经带动了阶级的出现,可百姓的观念一时间还无法转变,在他们心中,修长城就是有去无回。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高顺从国子监着手,第一次施行雇佣制,这些人是半征调半雇佣,一开始不愿意,但干起来就没人愿意走了。

虽然干的活很累,可能吃饱饭又给钱,这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

有了满足心里,他们干起活来格外卖力,再加上人道关怀,更是恨不得拼尽全力。

正是这种情况下,才有如此的速度,高顺离开了工地,来到了之前的国子监,这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子监。

一个课堂上,坐着二十多个孩童,他们都在十岁左右,是朝廷勋贵的子嗣。

能够在这里学习的,除了皇子就是有功之臣,高顺现在儿子太小,还不到入学的年龄,所以他来这里主要是看李靖的。

国子监在高顺的主持下,增加了许多课程,不仅仅是经史子集,还有格物、算数和兵法。

其中大部分教材都是高顺编的,主要是这年头科学实在不发达,随便拿出点物理、化学知识都是重大发现。

此时孩童们正在背三十六计,三十六计出现在明清,作者不详,其实就是一个计谋总结。

之所以传授这些孩子兵法,主要是他想创建一座皇家军事学院,他要培养出一批将领。

自古以来兵法都是不传之秘,所以这些孩子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其父母都是高顺的绝对心腹。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

小小年纪的他们,可能不理解这些计谋的意思,先生也没有进行实战讲解。

但从小开始培养,可以让他们更加融会贯通,等到关键时刻,他们自然而然会明白。

就像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诗脍炙人口,可谁又能想象其中的意境。

只有有一天看见地上的月光,脑海里就会突然出现,原来这句诗是真的。

这是一种意识的培养,高顺要让他们养成一种本能,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成长,早日为高顺所用。

李靖坐在第一排,也跟着摇头晃脑地背诵,高顺没有去打扰他们,等到一堂课结束,随着先生说下课然后离开,孩子们这才欢快的跑出了课堂。

见他们下课了,高顺这才走了过去,那名先生明叫高粲,是高顺本家却不是宗室。

高粲,字章宏,今年年近不惑,曾出任地方刺史,因为博闻广记被朝廷召来,在国子监教书。

“微臣拜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