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京城(1 / 3)

大明匹夫 浮沉的命运 3518 字 2021-11-06

,大明匹夫

虽然刚刚进入初夏,但京师已经是炎热异常,大街上尘土飞扬,大街小巷,垃圾丛生,更兼街巷隐蔽之处,乞丐遍布,帝国的破败凋敝,可见一斑。

自崇祯十二年起,中原日报创立,因其忧国忧民、针砭时弊、华夷之辨,兼之春秋大义,在大明境内流传开来。

战乱不断,天灾人祸,山河动荡,人心思变,正有中原日报横空出世,契合时代需要,一时间,大江南北,上至天子、士大夫,下至引车卖浆、军户佃户,人手一份,议论纷纷。

尤其是近日,报纸上关于关外形势分析的连载,更是吸引了大批的读者。

正值饭时,京师内城的一处酒楼内,坐满了前来就食的各色人等,窃窃私语,高谈阔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随着一个年轻的读书人摇头晃脑、朗朗上口,酒楼里的众人,都是安静了下来,竖起来了耳朵。

“……锦州系辽左首镇,与建奴相持,奴众此番倾巢围困锦州,内打栅木,外挖濠堑,水泄不通,人影断绝。松山城与锦州相隔十八里,奴众离锦州五六里下营,即近在松州城左右。今锦州城濠栅已成,奴众精骑尽绕松州城,其势虽看似围困锦州,实乃伺机攻取松山城。”

年轻士子读到这里,放下了报纸,对着酒楼里的众人施了一礼。

“各位,朝廷十几万大军悉数出关,囤积宁远,欲救锦州,此战是胜是败,各位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年轻士子说罢,酒楼里的众人都是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据这报纸上所说,大明援兵从宁远城至松山城,所带粮草不过六七日,若是到了松山,建奴顽强阻击,战事不利,朝廷大军势必要退回宁远。而报纸上又说,建奴大军在朝廷大军撤回之时,派兵暗伏高桥,狭隘之处,凿壕截击,再派围困锦州的建奴精骑尾追,前后夹击,粮粮不济,进退无路,朝廷的援兵,只能成了建奴的俘虏和刀下亡魂。

倚靠雕栏的一张桌子,三个锦衣华服、气势不凡的男子围桌而坐,身后还站着随从,可见有些来头。

很快,一个青色锦衣的瘦高三旬士子站了起来。

“各位,依照这报纸上所述,以及所绘之辽东形势图,松山城处于锦州、杏山之间,为宁远、锦州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果松山城一破,势必全局动摇。因此,以在下看来,松山会成为我方与建奴争夺的要点,这报纸上所说,倒也不无道理。”

瘦高士子风度翩翩,在他说的同时,身后的随从,一直给他扇着扇子。

“建奴善于奔袭野战,围城打援,我军若是出兵锦州,后方杏山、塔城也需布置精兵,并将粮草置于安全之处。正如这报纸上所说,谨防后路被堵,粮草被截,功败垂成。”

士子说完拱手行礼,众听众之中,响起了一片喝彩声。

“方公子博览群书,见多识广,所言极是!”

“复社四公子,果然是名不虚传!”

人群中,有几人满脸赔笑,纷纷赞了起来。

方公子叫方以智,名门望族,才华横溢,父亲曾是湖光巡抚方孔炤,姑姑方维仪是大理少卿方大镇之女,是当朝有名的女诗人。

崇祯十三年,三十岁的方以智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有人向崇祯皇帝推荐方以智,崇祯召对德政殿

,方以智“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后在京任工部观政、翰林院检讨、皇子定王和永王的讲官。

方以智同桌的另外两个年纪相仿的男子,都是端起酒杯,敬了方以智一下,各自会心一笑。

“我朝政以贿成,官以贿授,凡四方大小吏,莫不竭民脂膏、剥民皮骨,再加上天灾不断,以至于民不聊生,流贼四起。文武官员,只顾其高官厚禄,而无忠君爱民之心,遂使建奴猖獗,君王蒙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