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复。
朱祁钰点燃了香烛,土木堡的冤魂再次游弋在朱祁钰的身边,他们低吟,他们嘶吼,他们面目狰狞,但是朱祁钰面色非常的平静。
“大明十二团营再次出塞了,大明军队没有失去他们的勇气,更没有失去祖宗荣光,再等等,朕定当拿也先的人头,祭祀你们。”朱祁钰看着那一炷香静静的烧完。
兴安一言不发的站在陛下的身旁,他知道这块灵牌,他知道陛下内心的执念,他更知道,陛下在太庙杀掉稽戾王,不仅仅是为了皇位,更为了告慰亡灵。
他都知道。
等到香火燃尽,朱祁钰伸手将灵牌翻了回去,哪些游弋的亡灵消失不见。
兴安默默的打开了窗户,散掉了那些烟火气。
朱祁钰站在窗前,默默的等待着军事会议的结束,这段时间内,他什么都不会做。
什么是战争?
使敌人无力抵抗,是战争行为的真正目标。
迫使敌人服从大明意志的暴力行为是战争。
有些仁慈的人可能很容易认为,会有一种巧妙的方法,不必造成太多的伤亡,就能解除对手的武装或者战胜对手,并且认为这是军事艺术发展的真正方向。
兴文匽武,也是如此美好的愿景。
朱祁钰从不苛责朝臣们厌恶战争这一种残暴行为,那是人性对真善美的追求。
但是瓦剌人在土木堡杀掉了大明将近五十万的成丁,这迫使朱祁钰不得不在大明推行农庄法,来恢复北直隶和山外九州的人口。
故此可以证明:利用巧妙的办法,解除对手的武装,或者精神战胜对手,并不稳定。
不管这种想法是多么美妙,经济战、金融战、舆论战,都是如此美妙的想法,他们并不可靠。
这种美妙但愚蠢的想法,是一种必须消除的错误。
因为在两国交兵,这样危险的事情中,由仁慈而产生的这些错误,恰恰是最糟糕的。
历史上无数次兴文匽武都带来了极大的恶果。
无论是白登山之围后的大汉,还是八王之乱之后的晋朝,亦或者开元盛世中的大唐,还有饱受军头黑道政治倾轧选择重文轻武的大宋,无不证明了这种美妙的想法,必然招致恶果。
大明曾经走上了这种美妙且十分愚蠢的想法之中,在兴文匽武的道理上,一路下坡。
所以大明输的一塌糊涂,大明用五十万的壮丁,说明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放弃幻想,尊严只在剑锋之上。
为什么这种美妙的想法是错误的?
因为战争是必然的。
战争从来不是兵推棋盘,他诞生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无力抵抗,最终一方彻底臣服于另外一方的意志。
如果有一方能够绝对地忍受,那么就不可能进行战争。
但是会有一方能够长期绝对的忍受吗?
必不可能啊。
仅在大明这八十余年,直接破关的瓦剌人、选择跟随反复横跳的鞑靼人、看到大明实力衰弱趁火打劫的女真人,无不说明一个道理。
只要大明没有完全战胜敌人,没有完全胜利,就不得不担心敌人战胜大明。
所以,在没有取得完全胜利之前,战争必然存在,那么无论多么美妙的想法,它多么完善,它也只能削弱对手,甚至导致对手恢复实力。
放弃武力,都是一种愚蠢的想法。
那么应该怎么样作战呢?
战争从古至今,无外乎两个因素,战争的手段和意志的强弱。
战争的手段是可以预期的,但是战争的意志却是不可以判断强弱的。
也先并不是个蠢笨的人,他从战争中磨砺而出,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