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蒲察厮斤二姨母的召集后,便都纷纷聚拢过来了。他们的动作其实也一直在暗卫的密切关注中。像这些前朝旧臣,还和宗室扯上关系的,就更是被重点关注。
好在二姨母也非常的知分寸,召集的都是一些普普通通的自由民,没什么威胁性。而且做的生意也都是合法合规的,挑不出什么差错来。
更重要的是,蒲察厮斤还当了明国的官儿,算是体系内的人了。虽然还是需要着重观察,但也不用那么严防死守了。
“嗯!先去城里找个客栈住下吧。”蒲察厮斤的语气也有些软绵绵的。
得到指示的船员马上从路边拦了一辆私人出租马车。体型虽不如公共马车那么大,但胜在路线自由,且人少的情况下,内部空间也非常宽敞。
这船员也是借着蒲察厮斤的秋风,才享受到乘坐私人出租马车的机会。里面有装了清水的皮囊,还配了好几个木头小杯。船员马上给倒了一杯,但蒲察厮斤毫无胃口,就让船员自己喝下了。
前往港口的路上,车辆和马匹还是非常多的。而且一路上全是商铺,繁华得让人误以为来到宋国的扬州。
“这地方,每次来都是大变样呢!”船员掀开帘子,看着外面热闹又喧嚣的街市,兴高采烈的说着。
前面赶车的车夫闻言,也接话道:“是啊!这登州城变得太快了,我们这些老登州人,有时候都会迷路呢。”
这可不是玩笑话!在登州内城大拆大建,城外又进行了扩建的情况下,很多熟悉的建筑和市坊其实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且因为商业的发展,很多并不存在的街市也跟着出现。
像港口通往城内的官道,从前都是荒郊野外的。偶尔有一两个村子,也是没什么人。但现在,哪里还能看到从前的荒僻。为了平整港口的土地,连附近的小山丘都被挖平了。
“你是老登州人?莫非是回迁回来的?”船员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登州的普通百姓,很多都被迁走了的。就算不在登州,也被分迁到山东行省的其他州县。
所以真正的老登州人,其实是不多见的。
“呵呵,得圣君的庇佑,老王我从前是城里古家的家奴,因他们给大王的军队开城投降得快,所以就不必外迁了。
此后家主又得圣君的诏令,将我们这些奴仆的奴籍都废了。老王我便没在老主顾家待着,凭着拿到的遣散费,租了一辆马车跑起营生来了。”
“嘿!真是巧了,王大哥,不瞒你说,我也是家奴出身的。不过我们的老主顾在战乱时就没了,所以不像你,还能拿到遣散费。”船员苟胜是个二十出头的厚生仔,年龄不算大。因有着跟王车夫相同的经历,所以话也就多了起来。
“那可真是可惜了!我们老主顾也算是心善,才给了我们一大笔遣散费的。说实话,若不是老主顾不要,我们还想留在古家的。”车夫跟苟胜也聊得投机,便说出了实情。
这时代的主仆关系是非常紧密的。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仆人其实是不愿意离开主人家的。毕竟在大户人家当差,不仅名声好听,还能吃饱饭。每月可能还有报酬可拿,有穿有住的,算是个好去处了。
但随着废奴令的到来,以及上面有意缓解劳动力不足的局面,所以很多朝廷官员,都是大幅度的缩减家里仆人的数量。那些大户人家向来是密切关注着上头一举一动的,见到当官的都不再雇佣大量的仆人了,自然也不敢豢养那么多的奴仆。
就自发的,开始遣散起家里的仆人。也有一点遣散费都不想给的,后来惹来了札鲁忽赤衙门主持公道,结果被罚了三倍的罚款。这样的例子震慑到了古家这样的大户人家,所以遣散费都给的干脆。
“哎!谁说不是的。若是我们老主顾还在,我现在也不用到海上跑营生了。”苟胜从老一辈的嘴里,知道了从前蒲察家的阔气。那吃香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