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虽然李世民定下了撤往山中的策略,但想顺顺利利地在隋军眼皮子底下撤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此时双方皆在相互监视之中,丝毫地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对方的注意。
李世民现在唯一的优势,便在于他比隋军提前得知了秭归县失守的事情。但是隋军一旦发现李世民有撤退的意图,或者得到了秭归易主的消息,必然会像一条疯狗一般扑上来不断地撕咬李世民,唐军再想顺利撤退,那就难了。
李世民冥思了半宿,第二天一早,便让人前往隋军大营之中向隋军下战书。
所以人都以为李世民疯了,可李世民却是固执己见,不听任何人的谏言。
接到李世民战书的郑言庆也有些发愣。虽然李世民急于和大隋决战,但上次大战之后,唐军伤亡惨重,已经到了伤筋动骨的地步。此时李世民尚未休整完毕就意图再战,不是疯了,就是疯了。
李世民的信很简单,信中没多说什么,只言“三日之后,双方再次决战,一举定胜负。”
但这信越是简单,就越让郑言庆感到狐疑。
李世民作为年青一代中少有的英雄人物,无论是临阵指挥还是料敌先机,绝对都是
顶级的人物,这般人物或许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但绝对是走一步看三步的主,绝不会胡乱指挥。其每一次看似不合理的举动,往往是故意为之,其后招杀机无限,让你在不知不觉、眼花缭乱中,为其所破。
说道这一招,普天之下最擅长的应该是郑言庆的兄长黄明远了。
所以郑言庆相信,李世民必有其他打算,只是现在尚不清楚。
不过对于郑言庆来说,优势在我,宜静不宜动。隋军掌握着绝对的优势,任凭李世民怎么设计,只要隋军不动如山,则便是最安稳的状态。
郑言庆要看看李世民到达想干什么。
于是郑言庆便接了李世民的战书,同意三日后决战。而暗地里,郑言庆则命人严密监视唐军之动向。
不过事有反常,从来不是一件。
当天夜里,唐军秘密从营中调出一支军队,而到了半夜,又撤了回来。
郑言庆得到消息之后,更是有些狐疑。
突然郑言庆猜测,是不是斛律成突袭秭归得手了,算算日子,也就是这几天,按道理斛律成那边的信使应该到了。
不过郑言庆也只是怀疑,却不敢有什么动作,唯恐影响了斛律成的突袭计划。
而且即使斛律成突袭成功,也并不意味着此战的胜利。李世民坐拥十多万大军,尚有一战之力,古往今来,阴沟里翻船的事多了去了。
于是郑言庆还是等待。
双方又相持一日,这日入夜,唐军又调了一部出营,到了半夜,这群人又返回了营寨。
郑言庆紧盯着地图,不住地猜测着李世民的用意。
到了后半夜,斥候来报,在长林的西北方向山上,果然有唐军的部队潜伏,不下万人之多。
郑言庆听了这个消息,一瞬间便明白了李世民的意图。
看来李世民就会这一招了。
只是李世民上一仗就是这么败的,这一仗还敢这么打,属于记吃不记打啊。
不过郑言庆不得不承认,李世民这一次计策用的不错。真真假假,多出少进,将部队转移到山上潜伏,差点骗过自己。
郑言庆思索着,该怎么吃掉唐军潜伏的这一部。
而到了第二日早上,一封密信从唐军之中送出,很快送到了郑言庆的手中。此信乃是李世民的记室参军事苏勖所送,他在信中详细的写明了李世民的意图。
“李世民欲藏兵于北山之中,引诱我军出击,待双方决战之时,从后袭我大营,以图全歼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