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降阆州、蓬州诸地后,萧寿、赵孝伦等人暂时被留任,也算是保证地方的安定。不过黄维扬将州改为原来大隋的郡,并留下了郡丞,辅左这些人。
当然,等到巴蜀安定之后,这些人便会是他们的接班人。大明不会放任萧寿这群人留任,新朝的江山,也不是为他们打的,凭什么让他们继续作威作福。
明军攻略中部四州如同一场武装游行一般,大军没有遭遇丝毫抵抗。
黄维扬也没有耽搁,而是继续向西。此时大军隔着蜀郡,也就梓州、遂州和普州。镇守梓州的是梓州总管李仲文,镇守普州、遂州的是遂州总管姜宝谊。
二人也算俱是李渊的心腹将领,都是从太原造反便跟随李渊之人。李渊令二人分领此地,也算是作为成都之屏障。
若是李渊活着,二人怎么也得跟明军血战一番。
不过李渊已经死了。
李仲文是李弼的孙子,李密的族叔。他虽然早早地便跟了李渊,但也是野心勃勃之辈。大家都是八柱国的后人,凭什么你李虎的后人当皇帝,他李弼的后人只能当个小总管。只是李仲文一直没什么机会,所以也算是比较安稳。
他有个好友,名叫志觉,志觉常告诉李仲文,说他身有五色光,还有金狗护卫,同时李仲文老婆姓陶,正好应了桃李之歌。
李仲文本来是不信的,哪有这么玄的事。可志觉说得久了,他竟然真信了,也觉得自己是天命之子,天命在身。
此时明军打到梓州,志觉便劝李仲文向明军投降。等明军灭蜀之后,主力必然出川,到时候他再以八柱国后人的身份起兵,必是群起响应,如此便可王于巴蜀。
李仲文此时对志觉已经是深信不疑,而且他也不愿再为李唐尽忠,遂以梓州投降了大明。从梓州到雒城,不过是一百五十里,可谓是转瞬即至。
黄维扬带着大军,很快赶到了郪县(梓州治所,今四川省三台县)。李仲文亲自出迎,他已经打听到萧寿等人的留任,心中大喜,自然是姿态更加恭谨。
不过李仲文失算了。
黄维扬在郪县不过待了一日,布置完一些事物后,便要离开。
李仲文亲自送出十里。
可正当李仲文要回去时,却被黄维扬拦住。
黄维扬拉着李仲文的手说道:“我初来巴蜀,对其形势不了解,总管久在川中,想必熟知川中的风土人情。今维扬希望总管能够随军参赞,谘议军事,以助我军早日攻破成都。”
李仲文听得,瞠目结舌。
他心中不住地暗道“我不愿意,我不愿意,你要是找人参赞,为什么不找萧寿?”可惜面对黄维扬的邀请,他实在是没法拒绝,难道要跟黄维扬说他要造反,没有兴趣参赞军事?
最后李仲文只得不情不愿地随了军。
让李仲文随军,早就是黄维扬打算好的。当然他并不知道李仲文的企图,而是无针对性的一个布置。
梓州在成都东面,等大明打起成都之战,后方若是生乱,岂不是陷入危难之中。黄维扬可不信任初降的李仲文,所以非得掌握梓州不可。
至于为什么不换萧寿,原因也很简单。萧寿是个文官,不会打仗,待在阆州,无论如何出不了乱子,而李仲文就不一样了。
李仲文从李渊造反之时,便领军作战。虽无大功,但毕竟算是个老将,经验丰富,也在军中有人脉。
对于黄维扬来说,为了稳定,巴蜀的降官不能全换,但统兵的降将,尤其是主将,决不能使其再领州郡。
李仲文跟着黄维扬走了,造反计划还没来得及实行就破产了,也不知道是该喜还是该悲。没了军队、地盘的李仲文,不过是一个降将,什么都不是,也不会有人去在意他。
当然李仲文若是造反,必死无疑,现在的境遇,或许还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