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州。
吴三桂是六月一日进驻荆州城的,这一驻......就是两个多月,直到中秋节,都没和清兵决战。
他过江而不决战的原因,当然不是因为怂,而是的确没有机会。
勒尔锦从荆州一退,董鄂和鄂扎又领着足足四万八旗兵抵达前线后,清军在襄阳、荆门、安陆一线的布防就相当严密了。
这清军在湖广前线可不止这四万八旗兵,勒尔锦手下还有好几万人的绿营,还有图海、施琅麾下的八旗兵和绿营兵,还有驻扎九江,但随时可以加入湖广战场的杰书所部。林林总总加起来有十几万呢!
而跟随吴三桂过江的军队只有五万。
除了这五万人之外,吴三桂在湖广战场上还有三支主力。
一是吴应麒在岳州的兵。
吴应麒在岳州原有一万陆师,这几个月又努力扩充出两万水军,总共是三万人。不过新扩出的两万水军战斗力不强,所用的船只都是民船,所以只能缩在洞庭湖中和岳州附近的江面上,根本不敢和施琅、傅弘烈的水军较量。
虽然施琅、傅弘烈的水军也是新练的,但是军中有施琅手下的三四百老海贼,还有上百条从长江里面掠来的大号沙船。这些沙船都是施琅亲自挑选的,比较坚固,可以在船艏安放一门将军炮,算是火力强大的炮船。
另外,施琅还搜罗了一批火力强劲的斑鸠脚火枪装备水军。所以这些战船的火力都非常强大!即使不用火雷,也足以称霸江面。
而水军力量不足,也是吴三桂在湖广战场上最大的软肋。好在吴应麒已经在岳州构筑了炮台,可以配合水军锁住长江水道。
除了岳州之军,吴三桂还在长沙、衡州各摆了万余人。
其中长沙的兵有吴家军悍将高得捷统带——高得捷是吴三桂麾下的悍将,手底下很有一点精锐,到了湖南之后又扩了军,总兵力增加到万余。分守在长沙府境内各处要地,一边训练一边防御江西方面的清军。
守衡州府的则是吴三桂从贵州调来的李本深,李本深是南明江北四镇之一的高杰的外甥,高杰死后领有其众,投降了清军的多铎。后来又投靠吴三桂,在吴三桂的提拔下混到了贵州提督。这次吴三桂为了奖励李本深的追随,又把他调到了湖南衡州,出任了湖南提督。
吴三桂亲领的五万人,加上吴应麒所领的三万人,再加上高得捷、李本深的两万人。目前吴三桂在湖广战场上的主力差不多就是十万。
相比清军,的确是少了一点。
不过吴三桂也不是无计可施了,他的兵力虽少,但大多都是善战的精锐,而且还习惯南方潮湿闷热的气候。
另外他还能从广东买到最先进的军火——虽然他到现在都不承认朱三太子的监国地位,也不用定王监国年号,更不接受朱三太子的册封。
但是......朱和墭还当他是反清战友,用“反清友情价”向他了大量的军用白糖、内厂火药、西厂火硝、佛山火枪。
有了这些装备,吴三桂所部的火力比起历史上有了极大的提升,攻坚能力自然也强了不少。
不过吴三桂依然不急于发起决战。
因为他在等三个人,一是康熙......他要等康熙抵达襄阳后再开始决战!
因为打败康熙的意义,不是打败勒尔锦、图海这些人可以相比的。
他等待的第二个人则是耿精忠!
耿精忠的军师左春秋这会儿就在荆州的大总统行辕之中,正眉飞色舞地说着他为耿精忠谋划的“称帝路线”。
“......一旦突袭湖口得手,耿王的四万大军、六万家眷就会在湖口登船,直下江东!只要能打下江宁,耿王就要在江宁城内登基称帝了!”
吴三桂正拿着支毛笔,低着头在一张地图上写写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