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家族利益(2 / 3)

是为了演什么父亲重逢、兄弟再聚的亲情戏。

最可能的目的,就是要再次利用严庄为史朝义效力。

“这么说,大哥很可能是故意不与家中联系?”严义恍然说道。

严铭点点头,轻叹道:“严庄很聪明,或许也很幸运,有一个识人而宽厚的李豫。严庄若能用心,日后严氏存亡维系恐怕就要靠他了。”

对父亲夸赞大哥的言语,严义并不妒忌。严铭对子女的教育相当成功,三个儿子一向关系和睦。不会有什么争宠的行为。

“父亲,三弟怎么办?”想起许叔冀要求严畴前往西凉的事,严义不禁愁上眉头。

“去便去吧,有什么怕的……”严铭不喜不悲地说道,“把严畴叫过来,我有些话交代一下。”

“是!”严义恭敬地应诺一声后,起身离去。

西川大将韩澄邀唐军入川平叛的消息,在西川引发了极大的震荡。

韩澄是段子璋的衙将,因不满段子璋反复无常,于是主动投靠了待在汉中、准备讨伐西川的杨错。

而段子璋因自觉打不过唐军,主动投靠了刘辟,自己去掉“梁王”的封号,东川和西川合二为一。

前些日子,朝廷的讨逆诏书所造成地风波尚未消除,又来了这么一个震撼的消息,原本就人心浮动的蜀中诸郡变得更加惶惑不安。

大唐虽然国威不如往昔,对于蜀中的掌控力大幅下降。但是大唐威势还在,再加上这次出征的人是杨错。曾经从西川手里解救过百姓,故而威望颇高。

综此种种,在多半西川士民眼中,由朝廷所下达的讨逆令,不由得就让许多人将刘辟、段子璋等人视为叛逆。

刘辟虽然竭力想要抹消朝廷所施加的影响,宣称自己是大燕国敕封的节度使,但情况并未能有太大扭转。

反而因为主动附逆,给自己留下了大的麻烦。

更关键的是,去年唐军所进行的北伐战事,已让不少蜀中士族官员看清大唐、史朝义两方的实力对比,正朝大唐倾斜。

如果当真要在两方中选择一方投靠,多半士族自然是愿意投向实力占优,又具有正统性的大唐朝廷。

成都府,节度使府议事厅内。

得知杨错将大举进攻西川的消息,刘辟大会西川文武官员,商议如何退敌。

“李豫乃世之枭雄,名为什么‘讨逆’,其实不过是想枭取我蜀中之地。我等皆生于蜀地,长于蜀地,岂能坐视这一方水土为李豫所得。”刘辟神情悲愤,慨然长呼道,“诸公皆蜀中忠挚之士,还望能与我齐心并手,共抗外辱!”

刘辟态度恳切,言辞激昂,然而厅内的文武官员反应却比较平淡,除了段子璋、柏茂琳等人外,近半数官员都保持着沉默,低头不语。

事实上,自高适被软禁至现在这一年多时间里,刘辟虽然掌控西川大权,却始终未能收服那些原本的中立派官员。

他们表面虽然接受了刘辟主掌大权的事实,但实际上却是实行消极对抗。基本不为刘辟设一计,出一策,办一事。

“唐军来势虽然汹汹,但其实并不足惧!”见刘辟遭遇冷场,已是西川大将的段子璋解围,“西川地势险要,栈道难行。能深入我蜀中腹地的,仅只那几条道路而已。”

“择险要之地,驻以重兵,任他有雄兵百万,也难有寸进。待粮草耗尽。唐军不战自退。这大好西川,依然是我蜀人之天下。”

段子璋相貌虽然丑陋,但饶富机智,言辞极佳,这番话很富煽动力。

一些中立派官员,想及西川可能为外人所得,不自觉地思想有了转变。

“此次寇犯的敌军主帅是武安郡王杨错。”大将李昌嵕皱眉说道,“他擅长用兵,近年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威震四方,连吐蕃、史朝义也避之唯恐不及。此人恐怕不是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