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的一切,必须先解决眼前最棘手的问题。
李智雀抱拳道:“大哥,无论你干什么,小弟都跟着你。”
张发可道:“我全家之命,都是大哥救的,我只听命于大哥。”
在两人眼中,只有姜镶,没有什么大明朝廷。
看着两人下决心,姜镶淡淡一笑,说道:“你们把弟兄们都集结起来,跟我一同去黄家捞银子!”
留守大同的五千官兵,属于明王朝的士兵,他们听命于朝廷任命的总兵。
世代为将的姜家,积蓄了一些家产,从三年前开始,招募了一些私兵。
姜瓖就任大同总兵,带来一千五百私兵。
士兵月俸一两银子,每月准时、足额发放,姜家财力有限,养私兵三千余人,姜瓖只能带千余人前来,剩余两千私兵,在兄长和弟弟那边。
在明末时,大明许多总兵,都有自身的私兵。
像贺人龙、左良玉、刘泽清、刘良佐、高杰这类军官,正是凭借拥有的私兵作为本钱,骄横跋扈,屡屡不听崇祯调遣。
大同北城门外,一千四百人整齐排列,军容鼎盛,士兵们精神抖擞。
为了去黄家搂银子,除了留下一百私兵驻守总兵府,其余人员都集中在这。
这些姜瓖的私兵,一直都有严格操练,每个月俸银都按时发放,比普通大明军队战斗力强得多。
士兵们的武器,既有刀、枪、弓箭这类冷兵器,亦有鸟铳、三眼铳之类的热兵器。
只是一直以来,姜瓖只能勉强保证私兵的俸银及时发放,根本没多余的钱财打造兵器。
在北门外,这里有数以百计的饥民、乞丐。
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他们来到大同,希望能入城乞讨。
大同知府不仅不赈灾,还派衙役把守城门,禁止乞丐们入城。
要是在普通城池,城门一般由知府、知县掌控。
九边重镇比较特殊,是由驻军来掌控城池,地方官负责经济、民政、民生。
大同的城防不是由知府来负责,知府却有权派衙役阻止一些人入城。
城门外,那些被饿得有气无力的饥民们,都望着集结起来的官兵们。
一身戎装的姜瓖,在官兵当中十分显眼,他先是环顾四周。
在城门口,既有驻守的士兵,亦有被知府派来的衙役们。
那些饥民、乞丐们分散在城外四周,有些靠着城墙、或背靠树干,有些躺下,每个人都卷缩着身子。
本身天气就寒冷,多数饥民的衣服不足以完全御寒,饥饿又让人更觉寒冷。
周边饥民们,饥民们亦向姜瓖望来。
那衣衫褴褛的男女老幼,有着被风沙雕琢过的面孔和身躯,他们望向姜瓖眼神,是迷茫、无助、绝望,只有尚且年幼的儿童还带着天真。
真惨!太惨了!看着如此悲惨的状况,姜瓖无尽的叹息。
在大同一带的山西北部,情况还稍微好一些,河南、陕西一带最惨,那里的饥民连树皮都没得吃。
安置灾民属于地方官职责,大同知府邹桐只顾捞钱,不仅不安置灾民,连进城乞讨都禁止,极其可恶!
这时候,有名衣衫褴褛的少女鼓起勇气,向姜瓖缓缓走来,希望这个相貌堂堂的军官会是能给她施舍的好人。
她手中拿着一个大碗,看起来严重营养不良,连走路都有气无力。
“将军,行行好,施舍个包子!”
在她说话时,就已经有城门口的衙役快步走来。
“滚开,别打扰将军!”
衙役凶神恶煞地喝止,看样子就要打人了。
那少女只得返回。
自身最大的问题还没解决,姜瓖没心思理会灾民,他转身望着全副武装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