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缘故,诸葛亮解释道:“陇右地势崎区不平,河道山岭纵横,地域辽阔,如果司马懿各部据险而守,我军取胜的难度不但会增加数倍,且必将耗时漫长,短时间内解决不了他们。”
“如今魏军主力被吸引至此,战局焦灼,正是东吴北伐之良机,可东吴非但不往北用兵,却聚兵马于江陵,如此异动,我心不安啊。”
赵云进言道:“丞相,目前我军另一主力已经占据一半关中,阻断了长安与陇右的粮道,而陇右魏军却死守不退,似乎并不担心关中有失,这其中着实蹊跷万分。”
姜维思索再三,不确定的问:“莫非东吴又欲背盟?”
诸葛亮点点头,这个“又”字,已经道明了东吴鼠辈是个什么货色。
这场伐魏之战打到这个阶段,蜀汉已经全方位占据优势。
但是,这场战争越打下去,诸葛亮心里越不踏实。
因为吴国此刻太安静了,安静到让人害怕。
虽然诸葛亮在永安和巴东部署了超过三万兵力,但是这点兵力对于防守整个吴国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更何况,驻守永安和巴东的四大守将胡济、马忠、张翼、辅匡才能一般,绝非陆逊的对手。
诸葛亮甚至可以想像,东吴此刻按兵不动,并不是在顾及蜀吴联盟是否会破裂,而是在等一个更好的下手时机。
思虑再三,诸葛亮不得不放慢攻势,命令姜维、吴懿率领步骑一万人前往巴东、永安。同时传令马谡,加紧关中攻势,迫使司马懿退兵,让出陇右。
九月初,关中战场。
马谡见周至城坚池深,郝昭麾下两万多兵马军容严整,急不可下,便率四万蜀军主力绕开周至,北渡渭水,攻下兴平、永寿等地后,再渡河南下,兵临长安。
一时间,情况万分危急。
虽然长安城中魏军超过五万,但慑于马谡威名,竟无人敢出城一战。
郝昭一看形势不对,长安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情急之下立即率军回援。
在数次与马谡交手的过程中,郝昭深切的知道,马谡诡计多端,虽不喜欢硬攻城池,却善于诈城、偷城。
所以他除了回救长安,没得其他选择。
不料,这边郝昭方行到半路,便被蜀军迎头截住。
双方在长安城西五十里处大战一场。
郝昭身先士卒,一面举着盾牌抵挡蜀军射来的弓箭,一边砍杀蜀军士兵,一边差人入城求援。
很快,曹爽领城中五万兵马赶来助阵。
双方超过十万人马在关中平原上血战连连,从上午打到下午,再打到天黑,方才各退二十里,罢兵暂歇。
这一战惨烈至极。双方阵亡士兵尸体堆积如山,血水汇聚成河,将渭水都染红了半边。
这一战也是马谡第一次正面与魏军较量。
以前,他对这种毫无技术含量的绞肉机式战争嗤之以鼻,只喜欢偷袭和弄计。
时至今日,却忽然发现,还是这种程度的战斗最能磨砺士兵,还是这种成程度的战斗打起来有血性,畅快淋漓,不负男儿本色。
天黑透的时候,战损很快统计了出来。
这一战,蜀兵阵亡了近一万人。
根据战场态势预估,魏军大约阵亡了一万五千人左右。
巡视营地的时候,马谡发现,虽然蜀兵阵亡了一万人,但剩下的三万士兵,每个人的眼神中都带着坚毅、带着杀气。
这让马谡一直坚持的“偷袭”信念有所动摇。
或许,血与火的历练才是一支王者之师的正确打开方式?
坦白说,如果不是诸葛亮催促,马谡断然不会选择这种直来直去的打法。
原因无他,士兵损耗太大了。
不过,如今形势已经逼到这个份上,也只有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