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 乱天下者,居然是他!(2 / 4)

呵呵一笑,有些赌气地说:“蔡公何必多问,一切都按照本初的意思定罪就是。今既败于贼寇,我无话可说,请速斩我头!”

稍微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操深知此次难有生路,只求不连累家小。”

“唔,那倒不至于。”

蔡邕略带愧疚地点了点头,在他的理解里,大将军袁绍让作为曹操至交好友的他来主审,一定带着某些暗示。这个暗示就是,袁绍希望曹操活下来。

于是便说道:“孟德,事情还没到最后一步,你不妨辩解一二,或有生机也未可知。”

听见后面这句话,曹操嗤之以鼻。生机?怎么可能有?袁绍让蔡邕来主审摆明了是要他曹某人死啊。

不但如此,袁绍甚至还要把他的死因归咎到忠厚长者蔡邕身上。

阴险狠毒!翻脸无情!

如果这才是袁绍的真正面目,那么他鼓动何进诛杀十常侍,又鼓动何进召唤外兵进京的动机,以及十常侍每次都能“恰巧”得知何进最新动向的内幕,就值得思量一下了。

嘶~~

乱天下者,居然是他!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瞬间明白了这个原本在五六年后他才会想通的真相――低智的何进被袁绍撺掇着,操控着,一步步葬送了大汉江山。

看到曹操的反应,马谡从蔡邕背后探出头,给曹操比了个大拇指。

不得不说,人和人的政治觉悟真的不一样。蔡邕虽然学富五车,却根本就没意识到这么深远的层次,他还在纠结着如何救下曹操。而曹操,在即将身死的时候,顿悟了一切阴谋诡计。

甚至,就连袁绍力排众议把曹操提拔到征西将军一职,都透着别的目的,若曹操赢了西凉军,收复关中,最大的功劳是袁绍的;若曹操不能收复关中,或者失败了,那最大的后果也由曹操承担。

原时空里,曹操一开始是非常痛恨何进的,曾说出“乱天下者,必何进也”这样的狠话。但在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担任司空之后,曹操却娶了何进的儿媳妇尹氏为妾,还收养尹氏的儿子,也就是何进的亲孙子何晏,并非常宠爱。

大概就是那个时候,看到袁绍雄据河北、得青州、吞并州、进逼幽州,威压天下;再加上当时袁术也占据着豫州、淮南、江东(孙策当时还是袁术的属下,197年2月袁术称帝时才宣布脱离关系)等天下最肥沃的地方,让曹操深刻认识到,袁家的人为推动才是大汉快速坍塌的主要原因。

毕竟,傻子都能看穿召唤外兵进京的弊端,袁绍没理由看不出;更何况,袁绍还亲自带兵杀进皇宫,杀得宫内血流成河,在大汉帝国的脸上狠狠扇了一巴掌。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当一个臣子敢于率兵冲进皇宫里大杀特杀的时候,他心里是绝对不会有一丝丝忠君爱国想法的。

“孟德,你真的不辩解一番吗?”蔡邕望了望曹操,语气里有淡淡的遗憾,随手拿起桌子上的卷宗晃了晃,“那老夫就要秉公处置了。”

曹操听到他的话,脸色忽然一变。认罪这件事牵扯到朝堂上很多利害关系,连袁绍自己都要回避,这从其让身为御史的蔡邕来审理他就能看得出来。

——只要他曹操认罪就死,这件事(长安大败)就过去了,之后,袁绍还是大将军,总揽朝政,威著于四海。

不,我不能让袁本初得逞!

“贼兵势大,我军兵少,非战之罪。”曹操昂起头,一字一顿说道。

蔡邕只是看着他,却没有说话,他知道曹操还有下文,也知道光这个理由不够,远远不够脱罪。

“西征失利,我难辞其咎,不过丁原八部将临阵反水,原委至今未明,所以我希望朝廷查明此事后,再定我罪责。”

“这个……你且说说当日战场上的详细情况。”蔡邕犹豫了一下,决定听一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