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议九边(1)(2 / 2)

来,崇祯皇帝又接连点了几名大臣,可王洽讲不清楚的事情,他们同样也讲不清楚。

过去在军机处这边,王洽、王在晋、黄立极这帮军机大臣,忙着整顿京营,忙着整顿京畿卫戍,忙着裁撤京畿所设卫所,忙着统筹各地的平叛事宜,仅仅是这些事情,就让他们忙的团团转了。

像过去存在的湖涂账,烂账,他们根本就没有精力去想。

“哈哈…说出来谁相信啊。”

见到殿内诸臣无不低着脑袋,崇祯皇帝抚掌大笑道:“九边这等重要的地方,朝廷过去十余年间,究竟调拨了多少粮饷,竟没有人知道。

甚至连朕这位大明皇帝都算不清楚。

九边重镇的粮饷,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早就变成了一本湖涂账,一本烂账,详细的数额不知道。

那估算的数额,只怕有1500万两银子吧,应该只多不少吧!”

在大明最怕的就是深究,因为你深究下去会发现,藏在表面之下的,堆满了不忍直视的腌臜物!

在大明,最不怕的是皇帝无能,毕竟有一个高效的官员队伍,围绕着大明所设的国制,还能良好的运转起来。

最怕的是皇帝想勤政,想改变,可到头来却发现队伍烂掉了,国制破坏了,这越是想做些事情,就越是加剧崩坏。

因为欺上瞒下,欺上压下,已经形成了风气,为了自己那点利益,哪怕是损害社稷的根脉,都是在所不惜的事情。

恰恰是这一根本所在,崇祯皇帝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选择大刀阔斧的改变,而是等自己手里的底牌增多,才逐步的改变策略。

“陛下,通过京畿卫戍调整的成功,臣以为针对九边重镇,可以适当的进行调整。”丁启睿走上前,神情正色道。

“像守土有责的贯彻落实,像明确各边镇的军队建制,像厘清围绕九边所设卫所等事宜,都能通过军机处有序推进。

从万历朝的后期开始,我大明北疆所设边镇,几乎年年都遭受蒙古各部的侵掠,动辄就打破长城防线,肆虐进山陕等地。

特别是河套蒙古各部,是必须要解决的危害。

不过九边重镇的情况,又跟京畿、辽东等地情况不一,所牵扯到的层次很多,国朝想要调整这些,就必须有详细的谋划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