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让在场的一众公卿大夫都陷入了沉思。
每个地方的语言,或者说大多数国家的语言,都不尽相同。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不外如是。
从语言上,汉语主要是由华夏族语而来。
楚人与华夏的语言有别。
华夏语为单音节,楚语系多音节,语词多双音,如蟋蟀、蚊子、怂恿、扭泥等等,本是楚语,后来已变成汉语词汇。
楚语有发语词“羌”等,有结语词“兮”、“些”……
但总的来讲,楚语和华夏语族操的汉语还属同一语言系统,而且楚国贵族阶层基本上都通晓华夏族通行的汉语。
而越人的语言则是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不光与华夏语不同,和楚语也有很大差异。
越人的语言被中原华夏族称为“鴃舌鸟语”。
吴语为一字一音的孤立语,越语则为一字数音的胶着语。
越人不仅与华夏人不能通话,就是与近邻楚人也很难通话,所谓“鸟声禽呼,言语不同”。
庆忌已经在岭南之地待了一段时间,跟当地的越人土着有过交谈,所以知道越人语言多数是轻利急速,故虽偶然有说话重迟的人而外族人仍称为訬。
这同越语发音习惯有关,所以多数人以訬着称。
吴国在征服岭南之地后,通吴、越双语的人在两个族中逐渐增多。
但吴国上层贵族还是流行中原华夏语音,而越族一般平民,基本上还只操自己的语言——越语。
反正翻译人才比比皆是,沟通不成问题。
庆忌很多时候听不懂越语,便能有如探囊取物立马召来了翻译。
同时能操吴、越两族语言的人不少。
这是吴人和越人相杂而居,日常生活频繁需要的结果。
庆忌想要的混一天下,使大国无疆,这语言岂能不统一?
“大王,臣以为可在岭南之地,大力推行吴语,以使国人沟通不成问题。”
孙武躬身回答道:“若语言能够统一,则可在无形中,增强百越人对我吴国的归顺感,不分彼此,合同一家也。”
“不过,知声诗之体,古今共贯,胡、越一家,有非人之所能为者,是以不得以其远且贱而遗之也。”
“大王或可推行吴语雅言,却一定不可强迫越人不许保留自己的方言和风俗,移风易俗。”
“善!”
庆忌微微颔首,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