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瞄
现在,伯噽提出分封庆忌诸子,以此来整合吴国上上下下的郡县,靠谱吗?
还不等庆忌说话,左丞相文种便一脸愤怒的神色,站起身道:「荒谬!」
「大王,御史中丞所言,实在是荒天下之大缪!」
「自大王变法改革以来,我吴国取缔封君领主,地方实行郡县制,便是季子、孙子、伍子这般为大吴立下泼天之功的功臣,只享有食邑,而无一寸封地!」
「倘若大王复立封君,列土封疆于诸公子,岂非重蹈覆辙,使地方做大,朝中权小耶?」
「诸公子之封地,等同于封国也。大王在世时尚可,若大王薨,诸公子势必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或使我吴国形同一盘散沙!」
「请大王明鉴!」瞄
闻言,伯噽哼了一声道:「左丞相此言差矣!」
「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
「我吴国而今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之职权甚大,然,他们何以收拢人心,平定祸乱?」
「大吴之疆域,幅员辽阔,人口之众,已过千万。而其间故他国之遗民甚多,部族亦有所不同也!」
「大大小小的部族,至少六百个!」
「人心不服,何以教化?若叛乱一起,何以平定?」
「唯有诸公子裂土分茅,代大王行事,坐镇各地方,行王道,方可防微杜渐!」瞄
伯噽的这一主张,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吴国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过一千万,部族众多,国土面积太大。
如何消化那些新的黎庶,成了庆忌最头疼的问题。
这也是吴国而今最为棘手事情。
依靠那些郡守、县令的治理,只能徐徐图之。
一旦地方发生叛乱,必须从金陵调兵遣将,耗时费力,而且叛乱还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
若是庆忌分封诸公子坐镇地方,则是不一样。瞄
作为封君,他们具备征兵权、征税权、行政权,除了不具备外交权和立法权之外,届时被分封诸公子,基本上跟一国之君差不多。
这样一来,如果地方爆发叛乱,诸公子随时都能就近出兵镇压,而不必坐等吴国本土发兵……
值得一提的是,推行郡县制,是庆忌在变法之初就干的事情。
要是这个时候推翻,复立封君制度,岂非是前后矛盾,打自己的脸吗?
最关键的是,一旦庆忌分封诸公子,吴国现有的权力势必分散,不利于王权的集中。
庆忌的有生之年还好,毕竟诸公子都不敢违背父命。
倘若太子恒日后继承大统,诸公子岂能不搞事情?瞄
裂土封疆于诸公子的事情,对于吴国而言,有利有弊。
好处在于省心省力,使吴国迅速消化新的人口。
坏处在于各地方做大,不利于大一统。
「裂土封疆于诸公子之事,不必再议。寡人……不准。」
庆忌做出了这种决定。
「大王英明!」
群臣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连忙赞同。瞄
毕竟,这华夏列国还尚未大一统,庆忌就急着分封诸子,裂土封疆的话,岂不是可能让吴国陷入内乱,甚至是分崩离析的危险吗?
说真的,在郡县制与分封制之间,庆忌还是更加看好分封制的。
不,准确来说,是「郡国并行制」。
纵观历史上的历朝历代,推行分封制的大一
统朝代,有西汉、西晋、明朝。
不过其性质跟先秦时期的分封制,有所不同。
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