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4章 官吏之楷模(2 / 2)

里在想什么,跟吴基饱餐一顿后,就告辞离开了鲍府。

但,庆忌并没有直接返回临淄行宫,而是带上吴基,换了一身朴素的衣裳,准备在临淄城中微服私访。

庆忌一向是非常重视对子孙的培养。

如吴基一般,庆忌就没少带着他外出,微服私访。

一个皇帝,若是长于深宫妇人之手,两耳不闻宫外事,终究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谁都不敢保证,臣子们会不会欺骗皇帝。

古往今来,善于欺上瞒下的臣子,还少吗?

真正的明君一般都是能体察民情,知道民间疾苦的。

如果是晋惠帝那种“何不食肉糜”的君主,就活该成为亡国之君了。

这个时候,庆忌、吴基祖孙二人一路在大街上闲逛着。

吴基的脸上还有些迟疑不定的道:“皇祖父,以孙儿看,鲍息不像是贪官。究竟是他藏得太深,还是孙儿的阅览短浅,看不出来?”

闻言,庆忌莞尔一笑道:“基儿,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有的时候你的眼睛是会欺骗你自己的。”

“临淄城里的官吏,大多受过鲍息的恩惠,跟他沆瀣一气,这些人自然是跟朕说鲍息的好话。”

“城里的黎庶,也似乎没有被鲍息欺压过,所以无人检举。”

“甚至还有一些人,给鲍息歌功颂德,朕估计是鲍息请来的托。”

“啊,这……”

吴基有些发懵。

庆忌带着吴基来到了集市中,集市这边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在粮行那里,还排起了长龙一般的队伍,正在买粮食,也就是粟米。

这粮行是公家的粮行,价格跟私人的粮行也差不多。

在大吴,为了防止“谷贱伤民、谷贵伤末”的问题,一直以来使用的就是“平粜法”。

平粜法最早是计然、范蠡提出来的。

丰收年国家把粮收购储藏起来,在歉收年缺粮时国家再把粮食平价粜出,这样才能起到平定粮食和其他物价的作用,这就叫做”平粜齐物”。

这两年渤海郡有着不少的自然灾害,所以粮食歉收,为稳定粮价,所以官府就要拿出屯粮卖出去,保证物价稳定。

“走,上去看看。”

庆忌和吴基旋即在粮行外边排队。

“什么?”

“一斗米四百钱?前两天不是才买三百五十钱一斗吗?”

“前天是前天,今天是今天。你现在不买,说不定过几天还会接着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