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军将领看得头皮发麻,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了。
大凉军的手段层出不穷,永远都能拿出些让他们感到棘手的办法。
袁义并不觉得,大凉军的新式武器就比他们的十几万的兵力优势更强,兵多永远是战场上最值得倚仗的事情。
只不过,现在战事的发展,实在是太不利了,而且远远出乎他们的意料。
以事后的角度来思考,他们这次对于荆州的进攻确实显得太过于仓促了。
几个势力的联盟刚刚结成,彼此之间的信任和默契还不足,而且进攻时机也很急,各方面的准备不够。
说白了,就是因为大凉军的扩展在过于迅猛,使得他们被迫作出应激反应。
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在庐江一地集结二十万大军,这充分说明了他们这个联盟的实力何等强悍,如果把范围扩大到宛城与大江之上,那总兵力就更加恐怖了。
就因为太过仓促,内部利害关系没有协调好,本地防务也没有提前准备,才会出现这么多意外。
本来他们的进攻会更加充分,也会安排好充分的兵力应对其他诸侯。
不论是徐凌风还是他们徐州军,其实都要应对着附近诸侯的敌意。
他们确实已经在本州范围的争夺中占据了上风,但是,那些被逼入下风的敌人是绝对不会束手待毙的。
他们会更加疯狂地反扑,而且要抓住一切机会。
大量的军力被调入庐江,其实就是给其他的诸侯机会,柴桑的变故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且,他也收到自家势力的回报,就是因为其他势力的异动,使得下邳方向也无法给他们派来足够的援军。
袁义的想法太看重他们自己的实力了。
他不会想到,假如拖延时间,让联军拥有更强的实力更完美的准备,确实不会出现“后院起火”的情况。
但是,大凉军将会变得比现在更加可怕。
可怕得多!
虽然项阳一直体恤民力,越是在乱世之间,他越珍惜百姓的性命,非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会采取极端的征兵扩军策略,更不可能强行拉壮丁,但是大凉的军力依然在不断扩张之中。
现在大凉朝廷掌控的地盘范围已经很大了,实际有效控制的人口也非常惊人。
在这个时代,哪怕已经有项阳带来的新技术,也无法改变“人口就是生产力与军事潜力”的大背景。
多了不说,假如大凉朝廷在他们准备的这段时间内再征得三万兵力而且及时调来,那对于庐江的联军来说,就更没有取胜的机会了。
袁义前不能挡住大凉军的骑兵,后又无法甩开霍飞勇亲自领军追击。
假如按现在的情况发展,袁义的主力大军必须要受到多面夹击,当他们的注意力道都在正面的霍飞勇部之上时,侧翼再受到大凉军骑兵的冲击,那后果想都不敢想。
即使他内心再不愿意,这时也只能分兵,靠着不断地牺牲少量兵力,掩护主力后撤。
自私,但也是最最实际的办法。
袁义实在是太低估大凉军的反击力道了。
或者说,他一直帮助主公镇守沿江地域,对于水军的了解和应用已经远远胜过了徐州诸将,但是,他已经记不得骑兵的冲击威力有多么可怕,更没有见识过大凉军的精锐骑兵会何等恐怖。
一支又一支阻击的军队全都被大凉军骑兵冲溃,根本无法为大军主力争取太多时间。
袁义的心中开始产生绝望的情绪。
他知道,靠着一般的办法已经无法阻止大凉军的追击了,能阻止他们的,只有一条南北流向的河流!
问题是,真的遇到了河流,他们步军过河同样需要时间啊。
虽说,步军渡河比起骑兵要方便许多,但是后面的大凉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