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暗入敌境寻王兄(2 / 4)

负卿,使宗庙不祀也。”

既已说到此处,阳鹜道:“封相所说之‘千年’,即为慕容仁也。”

此时众人尽皆惊出一身冷汗,王寓道:“当时燕国情势危矣。强敌在侧,国中叛乱,若段部趁此进军柳城,大势去矣。”

高诩也说道:“段兰以国嗣相邀,若慕容翰,其志不坚,恐不复为燕国矣。”

封弈长吁一口,似绝处逢生,道:“诸位和我俱有同感,你们且知慕容翰如何言语。”

封弈喝了一口茶水继续说道:“后来慕容翰道:‘吾投身相依,无复还理,国之存亡,于我何有!我只是为段部忧虑而已,何惜这功名。’那慕容翰不但言及于此,更是命所部独还,段兰不得已而从之。故此战得解,若王之兄长不心存母国,臣恐今日已不复见大王,诸位皆已是阶下囚矣。”

“原是如此”高诩问道:“既如此燕王之兄长已然不能在段部久留。只能北奔宇文。”

王寓道:“虽已获悉其在宇文,不知其有归意否?”

“慕容恪,你和众人讲讲。”燕王看着慕容恪。

荡寇将军慕容恪道:“王伯应有归意,去岁臣与霸弟将要全歼宇文部兵马,这一箭仅使其主将得以身免,若不如此,王伯也必遭宇文逸豆归之怀疑,故不得已而为之。”

那没箭头的箭杆,燕王拿起,细细的抚摸,久久未曾放下,说道:“我与翰兄在庠学之际,他素通《春秋》大义,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封弈略微沉思:“王之兄长入宇文,君事不敢废,然慕容故国意难忘,亲事也”随即向众人及燕王拱手道:“慕容翰,必有存亲而有归意。”

“既如此那派遣何人确认,接引为好?”高诩问道。

慕容霸上前说道:“此去宇文部,应以精干人员为要,儿臣愿率一亲队,随行潜入宇文部,以迎王伯。”

燕王示意慕容霸暂且坐下:“我儿其志可嘉,但此事为一秘辛,你骤然深入险境,为父不忍,此事须从长计议。”众人一阵沉默。

“燕王,诸位王子、大臣,臣举荐一人定能不辱使命。”王寓上前道:“臣之族弟王车可堪此任。”

王寓起身向众人道:“诸位王公大臣,臣之族弟常年与宇文部族经商,素知宇文部中情形,此人虽行迹于商贾,然颇有家国之志,我燕国军队之战马良刀素经此人之手。办事细腻,思虑周翔,是此行不二人选。”

“我燕国用人素不拘一格,只要于国有益,商人亦何妨,众臣可知春秋范蠡之故事。”说高诩赞同。

“高大人所言甚是,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国,此后又经商作贾,十年内三致千金,世人尊称其为陶朱公,为义商之祖。今我燕国志于九州,用人应不拘一格。”王寓回道。

“如卿之所言,特命王车通市于宇文部,以窥慕容翰之归意。”燕王下令。

“领命。”

“长史之弟即为国效命,毕竟非官身,恐多不便,既如此,来人,”言及此,燕王扶王寓双臂”封王车为燕军之参军,即日就职。”

“臣代族弟,多谢我王。”王寓欣喜备至。

“臣也一事相求。”内史高诩突然说道。

“你且说来”燕王问。

“臣之犬子,高弼,已近弱冠,多任侠好施,恐大事不成。今此良机,恳请王大人之族弟能带领我儿,以期能经历时事,固其心智。”

“这,恐有多不便……”王寓面露难色。

“我定教导犬子,唯王大人马首是瞻,谨言慎行,若违令,军法从事。”

“王长史,高大人话已至此,我看此行也就窥探翰兄归意,你顺了他的意吧。”燕王道。

“既如此,退朝后,到我府中,且视你儿之意。”

“多谢王大人。”高诩忙不迭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