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册其实并不算多,平均下来每天十万册都不到,据说当年《老人与海》刚出来两天就卖出去五百多万本。
但是,这一百多万册的销量也不算少了,而且重要的是,让中国文学一下子进入到美国读者的视野当中。
这样喜人的销量有赖于两点,一点是于东在美国图书市场打下的读者基础,另外一点是《向西》成为了几所大学的推荐作品。
第一个把《向西》加入推荐书目的是普林斯顿大学,乔伊斯在其中做出了不少贡献。她还在《纽约客》上发表了一篇文学评论,推荐了中国文学丛书的全部三本书。
紧接着,又有几所学校将《向西》列入了推荐书目。
在此之前,很少有读者把yu跟中国文学联系到一起去,就像很多人不会把凡尔纳跟法国文学联系到一起去一样。
他们想到yu,大概是,哦,yu是一个中国的科幻作家。想到凡尔纳,大概是,哦,凡尔纳是个法国的科幻作家。
还有些人,压根就不知道yu是中国的,或者凡尔纳是法国的。
在大部分人心中,科幻小说跟传统文学之间是有分界线的。
但是这次《向西》出版,并成为普林斯顿等大学的推荐书目之后,读者们才发现,原来yu跟中国文学还是有联系的。
美国评论界之前对中国文学关注也比较少,这次中国文学丛书出来之后,评论家们好像一下子找到了研究范本,各大杂志和报纸也相继出现跟这几本书有关的评论文章。
这些评论当中,吹捧有之,批评自然也有。
但是不管是吹捧还是批评,这一套丛书都已经进入到美国学界跟读者们的视野当中,并且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
如果说《向西》、《活着》跟《慌乱的指头》让美国文学批评界忙碌起来,那么两周之后火热出炉的《深空》则让自然科学界的人们忙碌了起来。
因为宣传力度很强,所以《深空》在美国甫一上市就成为图书市场的宠儿。
而小说里面涉及到的关于虫洞跟黑洞的描写,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一开始,读者们只是觉得,yu的想象力很好,对黑洞的描写很美,而且很反常。
为什么说反常呢?
因为普通人所认为的黑洞,不应该像小说里面描述的那么绚丽。
当然,一开始读者们也没当回事清。
科幻小说又不是科普文章,毕竟是文学作品,有一些艺术加工实在太正常不过,他们也没指望yu能够对黑洞做出多精准的描述。
事实上,科幻作品中对于虫洞跟黑洞的描述一直都都有很多版本,因为本来也没人见过黑洞到底是什么样的。
但是,总有些读者比较较真。
西索科是一个科幻小说迷,同时也是加州理工大学物理系的一名学生,当他看到《深空》中关于冲动跟黑洞的描写,脑海中立马就浮现了很多疑问,同时也想起了他们学校的教授基普·索恩,因为虫洞跟黑洞就是索恩教授的研究对象。
鼓足勇气,西索科找了个机会带着《深空》去见了基普·索恩。
“索恩教授,不知道你愿不愿意抽出时间看一看这部小说。”
基普·索恩看着西索科手中有些厚度的小说,笑着说道,“同学,我想我暂时恐怕抽不出来这么多时间。”
“教授,不用把小说都看完,只要看其中对于虫洞跟黑洞的描写就行了。”
“虫洞跟黑洞?”基普·索恩来了点兴趣,“这是谁的小说?”
“yu的。”西索科回答道。
“我听过他。”基普·索恩点点头,问道,“在我决定是否看这本小说之前,你可不可告诉我,为什么让我看?”
“因为我对里面关于黑洞的描写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