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笑眯眯地说了一句,然后就出去忙了。
包厢里,于东他们则又讨论起老板娘儿子写小说的事情。
“这么早写小说,代表孩子还是很有想法的,不过我不太看好,太小了,把精力放在了写小说上面,未必是件好事。”胡长青说。
吴常新说,“未必是好事,也未必是坏事,他的情况我们知道得不多,不好下定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或许这位就是难得一遇的天才。”
余桦接茬道:“如果有人引导,肯定是件好事情。怕就怕,他只顾着写作,浪费了阅读的黄金年龄。从他这个年纪开始往后的十几年时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阅读年华。像我们现在,阅读激情已经完全不能跟那个时候比了。”
于东点头,表示同意,“余桦说得没错,这时候正是阅读的好年华。不过老板娘刚才也说了,她家老板爱读书,孩子应该也不会少读。而且这孩子不正是因为读得多,才会想到写小说的吗,所以咱们的担心是不必要的。”
“我倒想看看那个孩子投给《萌芽》的稿子,一个六年级小学生写的推理小说……我对它的要求就是遣词造句不要出太多错误就行。”毕飞雨笑着说。
“你要是真想看,回头可以问问那个孩子。”
毕飞雨摇了摇头,“还是别了,不然给他的压力太大了。”
余桦翻了个白眼,“人家就希望有人看他写的小说,不然也不会投稿。”
……
老板娘出了包厢后,就去帮丈夫打理厨房。
今晚的生意眼看是结束了,等包厢里的客人走后,他们也要打烊了。
老板娘一边干活,一边聊起来客人问儿子的事情,“包厢里面的那些客人,看到莫为写小说,还挺好奇的,多问了几句,我看他们也都是文化人,还知道《萌芽》。”
莫天笑了笑:“知道《萌芽》就是文化人了啊,你呀,以为文化人门槛这么低啊。”
“那你说嘛,怎样才算是文化人?”
“文化人……”莫天挠了挠头,“我也说不准。”
“你也说不准吧。”老板娘笑了笑,“我看你就是个文化人。”
“我算什么文化人。”
“反正在我心中,你就是文化人。”
莫天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夫妻俩这边在收拾厨房,外面莫为喊了一句,“爸,妈,结账。”
莫天擦了擦手,“我去吧。”
从后厨出来,莫天看了看菜单,准备给他们算账,正算着账呢,忽然看到一张有些熟悉的脸。
不,不是一张,而是好几张。
前两天,苏省电视台播了一个专题节目,关于深空公司年会的,而这几张脸就是莫天那天看到的。
余桦,毕飞雨,于东……
他不可能一下子认错三个。
胡长青见老板发呆,笑着说道,“怎么,我们这饭钱算起来有困难?”
“哦,没,总共六十块钱。”
“六十块钱?”胡长青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莫天,“老板你是不是算错了,怎么可能才六十块钱,要不要叫你们老板娘重新算一下?”
其他人也觉得奇怪,他们今晚点了好几道硬菜,而且还拿了两瓶酒,怎么算也不止六十块钱。
莫天摆摆手,“没有,没有,快过年了,我们店做活动,菜价是便宜一点,主要是各位老师吃好喝好就行。”
各位老师……
余桦发现了问题。
老板娘一直都喊他们老板,到了这老板嘴里却变成了各位老师。
这老板十有八九是认识自己等人。
余桦笑道:“胡书记,估计这老板认识你吧。”
“认识我么?”胡长青疑惑地看着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