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滴泪崖和铁柜山之间,峰陡峡窄,高崖坠石,两山夹水,风寒云低,水恶浪险,构成雄伟险关,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武则天大足元年701年,凉州都督郭元振在峡口筑和戎城,后被吐蕃所废。
《五凉志》称“此地足资弹压,诚万世不可废也”。
昔人又称此峡为虎狼峡,诗云“驿路通三辅,峡门控五凉”,所指正是这里。
清代张美总修的《古浪县志》描述此峡是“峻岭居其南,岩边固其北。峡路一线,扼甘肃之咽喉。
河水分流,资田土之灌既。近而千峰俱峙,远则一望无涯。”诚不为过。
清初古浪知县徐思靖以《危岩坠险》为题,赋诗赞此峡:“蜀道之难过上天,我今独立秦山前。
崖崩石坠不可数,鸟径插天天与伍。
谷中仄道车马通,盘旋百折如游龙。
山下滩声险成吼,一夫当抵万夫守。”
明指挥王国泰曾题“山川绝险”四字于滴泪崖。
从上述前后诗人、地志中的描写就能看出洪池峡之险,的确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如此形势险要之地,金军不得不慎重对待。
金军想要东出,洪池峡就是第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夏军在洪池峡中共修筑有三关三堡。
其中第一关位于西部峡口,直面昌松金军,驻守有两千余人,关名为洪池关。
洪池关后方十里之地,修筑有一堡,驻守五百夏军,堡名古龙堡。
在古龙堡其后一个s形的峡谷中部设有铁柜关,驻守一千夏军。
在铁柜山对面设有五百人驻守的徐家岭堡。
在越过中间的大s弯后,在距离乌鞘岭关不远处设有营盘堡,而后一直在峡谷东部出口处设有虎狼关。
总长约六十多里的洪池峡谷中,夏军依据三关三堡共前后驻扎七千军士,是挡住金军东出的重要关隘通道。
金军想要打通东出的道路,就必须沿着峡谷进入,一路攻城拔寨,直至打穿夏军前后长达六十多里的阻碍。
才能抵达乌鞘岭东面的永昌地区,进入陇中黄土高原!
……
明昌十一年七月十六日夜,洪池峡战役打响!
是夜,金军在白天养精蓄锐一天后,到夜间已经体力充沛的金军,趁着夜色,悄悄摸至洪池关城下,趁夏军不备,趁机发动偷袭!
金军的突然袭击,令城中已经睡下的夏军一片惊慌失措!
好在夏军洪池关守将反应及时,不及披甲,亲自带领数十亲兵,赤裸上身与金军在城头血战!
夏军守将的悍勇,挡住了金军的偷袭,更是稳定了士气浮动的军心,在其余夏军反应过来后,立刻赶来支援。
经过数个时辰的激战,夏军终于稳住了摇摇欲坠的防线,击退了金军的第一次进攻。
金军第一轮偷袭失败,金军将领也不恼,偷袭之策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被敌军打退也是常理。
至于之前依旧选择偷袭,无非是想试一试罢了。
成功了自然最好,若不成功也通过此番战斗,试出了夏军的底细。
于是退却后的金军,调整阵型,于洪池关正面选择羊攻。
真正的主力则从关墙与山脉的交界处,搭建云梯等物,在几员悍将的带领下先登攻关,众士兵蚁附而上!
金军的第二次进攻比之前第一次进攻来的还要勐烈,更是瞅准了夏军的防守薄弱之地,从城墙边缘处瞬间突了进去!
金军在取得城墙上的第一个落脚点后,立刻投入重甲部队,以点带面从突破口逐渐扩大战线范围!
两军鼓角响彻云霄,厮杀呐喊传遍原野,旌旗舞动一副世界末日之像!
金军投入重甲部队后立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