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食,院门被人推开了,一个人走了进来,看到这情景,不禁笑着说道。
听到这声音,四儿一家皆是连忙起身。
“张亭长,你怎么来了?”
作为一家之主,四儿的大人开口招呼。
“刚路过你们家院子,闻着饭香,就忍不住厚着脸皮进来了。”
亭长有些开玩笑地说道,“如何,不知介不介意多一双箸子?”
“平日请都请不来呢!”
四儿大人惶恐地说道,然后转头吩咐自家婆娘,“快,给亭长添副箸碗。”
妇人正要转身,却被亭长叫住
“不慌,把这熟肉先切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把手里提的油布递过去,行走间,姿势略有点瘸腿。
妇人有些仓促地不敢伸手,看了自家阿郎一眼。
“拿着吧,亭长哪有占咱家便宜的道理?都切了送上来。”
妇人这才接了过来,然后又把自己的箸碗一齐收走,把位置让给亭长。
四儿帮着去庖房,给亭长添了碗箸“亭长请。”
张亭长摸了摸四儿的头,高兴道“好好!都坐吧。”
妇人很快把熟肉切好端上来,张亭长又叫住她“不用再忙了,也不用再生火添菜,就这样挺好。”
妇人只得唯唯而应,这才退了下去。
“四儿最近在学堂如何?”
“回张叔,上次考课得了第一。”
四儿恭敬地回答道。
“好好好,这才是我们寨子的好娃子!待你去了邛都学堂,那边的费用我全出了,你就好好念书,不用担心家里。”
张亭长高兴地说道。
所谓保送,学生的衣食自有出处,不用家里负担。
唯一所要做的,就是签一个契约,出来以后,要给兴汉会的产业作工多少年。
只是四儿的大人是老实庄稼人,听到这话,哪知道这些?
听到张亭长这个话,又慌忙站起来,手脚有些无措,嘴唇动了动,却又不知如何作答。
“哎呀,坐坐坐,你这样,别人还道我是个恶客呢!”
张亭长强拉着四儿的大人坐下,“我好歹也是四儿的半个先生呢,以后四儿有出息了,我脸上也有光彩。”
张亭长以前跟冯君侯打过陇右之战的,后来受了伤,左边的脚趾头被贼人斩了三根,所以只能从军中退了下来。
不过在军中他也没白呆,好歹学了些字。
平日里闲的时候,爱给寨子的娃儿说军中之事,也顺便当个半吊子的先生,随手给娃子教点字。
四儿是个灵醒的,学得很快,所以张亭长极力说服他家里人,送四儿去学堂里念书。
事实证明张亭长终究是见过世面的,照现在这情况看,四儿去邛都学堂那是铁定的事情,就是去南乡学堂也是很有希望的。
眼看着家庭翻身在望,四儿一家对张亭长那真是视若恩人。
“吃吃吃!快吃!”
张亭长自己先拿起碗,扒拉了几大口,碗一下子就空了大半。
四儿看着张亭长吃得快,又接过碗来,准备要去添饭。
“等会。”
张亭长突然喊住他,只见他把案上的熟肉和绿菜分出一些,递给四儿,“去,拿给你家阿母,身为子儿,要记得孝顺才是。”
四儿接过来,对着张亭长深深地鞠了一躬,这才转身走向庖房。
走了几步,还可以看到他抬起胳膊抹了一下。
“四儿以后是个有出息的,我这次过来,一是为了看看他,他在学堂念书,耗心思,所以拿点肉给他补一补。”
张亭长坐在那里,对着四儿的大人说道,“这第二呢,是有事想与你商量。”
“张亭长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