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3章 良家子(3 / 4)

蜀汉之庄稼汉 甲青 3473 字 4个月前

流动。

但实际上,随着季汉对地方基层的控制力不断加强,户籍制度非但没有放松,反而是越发地严格了。

因为对于朝廷来说,户籍就是一把钥匙,或者说是阀门,只有掌握了它,朝廷才能灵活地调节劳动力的流动方向。

举个最明显的例子,凉州与河东。

凉州需要一定的自由劳动力,所以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胡人可以在工坊草场上户籍,成为光荣的大汉工坊劳工。

而河东就不一样,更注重推行摊丁入亩等新政,恢复小农经济,把劳动力进一步绑定到土地上。

不同的侧重方向,正是因为两地的情况不一样。

这也是朝廷,准确地说是冯某人有意而为之。

即便工坊化还不能称之为工业化,就算是最初级的工业化都还称不上。

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成规模的工坊化,那也是生产力加速前进的表现。

而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那都不是平白无故出现的。

更不是坐等不动就能让它自己顺利完成的。

羊与人的关系,不过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缩影而已。

冯某人可以让某个地方出现羊与人,草与人,乃至地与人,但绝不允许让大汉全境都出现这种情况。

而且这些事情,必须要在可控范围之内。

因为这种涉及到社会层面的剧烈变化,一个不小心,就会产生混乱乃至动乱。

到那个时候,外贼未灭,季汉内部又控制不住,说不得就得自爆,那还玩个毛!

所以不断推行朝廷的控制力下沉到地方,清查人口,收紧户籍,那就是理所当然。

哪个地方需要劳动力缺乏,就把阀门放开,引导另一个地方的多余劳动力定向流动过去。

不需要了,就把阀门关上,就算是爆了,那也是局部,影响不到大局。

所以被流放到九原的人,就算有大运气跑回塞内,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日益严密的乡里制度。

当然,如果你想躲到山泽当野人也无所谓。

如果是落草为寇,那等着官府前来围剿……

那还不如呆在九原好好干呢!

好歹五年之后,有个盼头,也不用失散家人。

“契约就是这么个契约,不管你想去哪个地方上工,劳作所得,都要先把欠官府的还了。”

“从还完所欠之日算起,五年之内所得,一半归官府,一半归你自己。”

女子一般都去了纺织工坊,这可是稍加训练就能直接上岗的优质女工。

不像胡女,笨手笨脚。

至于男子,那就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不过不论男女,待遇都是非常厚道的。

改过自新嘛,算你工钱就不错了。

而且居然是五五分成。

换成魏贼境内的屯田客,基本是三七分,过份一些的,二八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而且居然还有这么多的工种让人选。

当然,这也是为了长远考虑,毕竟想要让人在边疆扎根,肯定是要有甜头才行。

“想好了就去签契书!”

一溜的案椅,每张高案后面都坐着书曹管事,代表着着不同的工坊。

没有太多的犹豫,冯传选择与兴汉会的农场签了文书。

毕竟是号称耕读传家,对于农事,冯传好歹还算是有些熟悉。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接下来的日子,冯传一家就算是正式在九原定居了下来。

日子很清苦,虽说不管是工坊还是农场,都号称包吃包住,但布衣蔬食那是肯定的。

不但要日日劳作,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