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虑,甘露二年前52封鲁孝王子刘弘为昌虑侯,即此。光武皇帝在兴汉室后,改昌虑侯国为县,至今属东海郡。
遵循汉制,万户以上,县之长官为县令,不足万户则称县长。
近百年来,昌虑人口多向北迁徙,户数不断下降,当下已然沦落为小县。
而以各地郡县主官,无不以朝廷任免,且不得于本乡地担任。却是吏员,多从乡地招募。
刘祈能以于冀州得取战功,被委任为昌虑长,恰是远离了老家盖县。
得闻刘祈年纪轻轻,就是一县主官,诸葛瑾双目不觉瞪圆,看向刘祈目中,尽显崇拜。
旁无外人,诸葛珪又属于直性子,他自知其中事情,必没有简单。
故于官寺回来路上,除了心叹以外,多了几分思索。
见刘祈闻此未惊,继而沉吟道:“朝廷下发文书,未有多做说明,然于我看来,阿祈于冀州,必有作为,甚至得朝中大臣所举……”
面对诸葛珪,刘祈隐去了一些不能广言之事,将他大体所为,如白日同章氏,还有诸葛家一应兄弟姊妹所言,再度简言道出。
刘祈之言,让诸葛珪再度打量这个他已当为子侄辈的少年。
不免感觉可为!
这边想法刚刚落下,即见刘祈深深一礼道:“后能于冀州行事,伯父之书信,为刘祈赢得时间转机。
此中大恩大德,刘祈没齿难忘。”
这般言语,刘祈目光真挚。
事实也正是如此,若没有诸葛珪那封书信,于战情前期,他同乡人,欲要活下来,都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但有了诸葛珪所书,这才能于战事前期,多了些时间,于形势之了解。
“刘家大兄,乃属仁义君子!又知恩图报,我不如也!
难怪阿翁阿母常有言,当我好生学之!”
诸葛瑾于一旁侍候,只觉每观察刘祈言行,总能学到不少。
心中对此间同龄人,敬意更深!
且已将刘祈当做榜样!
诸葛珪未有注意长子变化,却是于刘祈一礼后,双手虚扶道:“能有作为,且灵活变动,以助朝廷大军,覆灭反贼,此正是汝之能力,与我干系不大!
以你所为,只怕这青州刺史,为你官职出力不小!
但阿瑾,你能不受青州刺史所邀,而往青州,于我看来,并无不妥……”
诸葛珪言此,没有继续说下去。
朝中很多事,并非三言两语能讲得清楚。
以刘祈当下年纪地位,也无需去深究太多。
想到明日开始,他即要率众,往太山一带剿匪,而同刘祈,这个救得他家眷少年,不知何时相逢,诸葛珪另有言语相告。
他看向长子道:“阿瑾,你且先去,看看汝母使厨舍,准备之饭食如何了?”
“喏!”
诸葛瑾应声后,自知父亲有言与刘祈私说,随即离开,关上了门。
诚以诸葛珪将刘祈单独留在书舍,所道者,也不知什么机密,而是关乎他了解的昌虑情况。
昌虑,地处东海郡、泰山郡、沛国部,鲁国,四郡相交之所。
地理及势力复杂。
距兰陵和沛县皆不远,故以豪族林立。
这边听取,诸葛珪所言,可比刘祈原本了解的那些知识,丰富具体之多。
于此,也让刘祈能在赴任前,于地方情形晓知,好做筹备。
他不是发问,诸葛珪皆认真解答。
时间一点点过去。
诸葛珪忽而一动,问起表字,刘祈因未弱冠成年,加上长辈多故去,确无表字。
但眼前诸葛珪学富五车,若能帮之赐字,自是佳妙。
他随之道:“不瞒伯父,刘祈今下确无表字,还请伯父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