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仕途高歌的苏轼(3 / 5)

了很多的登州鱼干回去,作为给官署里的吏员的福利。

这也就算了。

毕竟人家是兄弟,又被苏轼点名了。

可那些在京城的家伙,明明苏轼没有点他们的名,他们却非要凑上去凑热闹。

比如说当时的秘书少监孙觉、孙觉的女婿黄庭坚、户部侍郎章衡甚至是元老彰德军节度使张方平等,都非要凑上去,也买一些登州鱼干,然后回家吃了然后写一首诗词点评一下。

其中影响最大的人是晏几道,居然在十天内,写了四首词,称颂苏轼的登州鱼干。

而且每一首都是在汴京名妓的见证下,在那勾栏里一边吃海鱼干,一边抱着美人写下来的。

一下子满城风雨,登州鱼干在几天内,就被全开封府的人都知道了。

便是那些贩夫走卒,也知道了,登州的鱼干便宜又好吃。

最后,就连一直隐居江宁的介甫相公,也出来凑热闹。

写了一首词,遥相呼应。

甚至还改了苏轼的菜谱,推出了更适合江宁宝宝体质的红烧登州鱼干。

还亲自推广,写信告诉其他人——大家都试试看,老夫吃了,很好吃的。

当时,张璪就已经感受到危机了。

因为登州鱼干,从此供不应求,大赚特赚。

苏轼的政绩,也蹭蹭蹭的往上涨。

甚至带动了登州附近的莱州、密州等地,也开始了大佬特捞,晒制海鱼干,然后统一冠名:登州海鱼干,销往各地。

今年开春后,这个势头更加无法阻挡。

登州那边甚至出现了好几个专门制造渔船的船厂,用的还是金明池里那个用来修龙舟的大奥的技术。

四月份,苏轼写词,对章惇大加吹捧,五月,章惇的回应就来了。

两人的诗词,全部被汴京新报、汴京义报,全文刊载,传唱汴京,然后轰传天下。

上个月,苏轼的那首诗也是一样。

以至于,现在汴京的孩子,都知道登州产盐,而且很便宜!

如今,苏轼在登州,又要搭上国家恢复蚕盐法的东风。

一旦蚕盐法落实,登州的海盐、鱼干就会乘着这股东风销往天下各路。

到了那个时候,苏轼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当代的循吏代表。

苏轼过的越好,他张璪就越有危机感。

没办法!

谁叫当年,他做的事情,实在太下作了一点呢?

韩绛听着,点点头,对张璪的处境表示理解。

这都是乌台诗案惹出来的祸!

而张璪是深度参与乌台诗案,而且恨不得让苏轼去死的那几个台谏官之一。

甚至,当年张璪为了和苏轼划清界限,还公开烧掉了苏轼送给他的文章《稼说》。

若是一般人,做这样的事情,可能还有转圜余地。

苏轼将来功成名就,甚至还可以故作大度,一笑了之。

这个事情的关键就在,张璪和苏轼关系很不一般。

两人在乌台诗案前,既是同年,也是同僚,还是知己好友。

曾经一度要结儿女亲家。

这事情一闹,儿女亲家自然成不了。

两人之间更是反目成仇!

苏轼去年起复回京的时候,张璪派人去请他登门还写信致歉,希望得到原谅,却被对方无视。

这些事情,韩绛略有耳闻。

所以,他知道张璪的诉求了。

拦一栏苏轼的升迁!别叫苏轼升官太快!

可问题是……

这事情是他能拦得住的吗?

也不想想,苏轼的诗词,为什么一出来就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