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章 夜话(1 / 2)

换做往常,王承恩多半是会告诉朱慈烺的。虽然王承恩是崇祯皇帝的心腹,可和朱慈烺的关系还算不错。

皇帝的贴身太监,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往往都是微妙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新上位者对待上任帝王的身边人,大多都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大明朝的太监终究不过是皇帝的附庸品而已,一旦没有了皇权的庇佑,太监的下场往往都很悲惨。越是地位高的,摔得越狠。

可王承恩不一样,他为人谦卑低调,没有半点架子。所以,并未树敌与外,他并未仗着崇祯皇帝的宠信仗势凌人。

对于朱慈烺,王承恩也数次在崇祯面前帮他好话。所以朱慈烺对他,也显得尤为亲近。

可王承恩只是轻轻的叹了口气,然后摇摇头,并没有理会朱慈烺便在前面引路。

朱慈烺皱了皱眉头,他知道王承恩绝不是在向自己示威。而是,似乎有着极大的难言之隐。

这不禁让朱慈烺有些担心起来,父皇突然召见自己,所谓何事。

不会是出兵援助朝鲜的事,朝廷又有了变数吧。难道朝廷想自保,不去关心朝鲜的死活?

其实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大明自己都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出来。此时国内政局动荡,百废待兴。哪里还有什么机会,去帮助外人。

打仗,烧的都是钱粮。大量的粮草辎重,大量的物资,这些都得准备。万历三大征几乎耗空了大明积蓄,最后使得国力急转直下。偏偏又没有个力挽狂澜的明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王朝一点点衰落。

大明不挨打这才几年啊,黄台吉兵锋正盛的时候一路打到了北京城下。在江北之地,大肆劫掠一番而走。对此,大明都只能无可奈何。

关宁防线更是一点点的被蚕食殆尽,明军可谓屡战屡败。满清骑兵,几乎都成了他们的噩梦。

甚至于能打的关宁铁骑,在面对来势汹汹的满轻骑兵,都只能龟缩在城内。野战,满清骑兵是无敌于天下的存在。

直到,这一切直到朱慈烺的出现,才有了短暂的逆转。黄台吉在朱慈烺手里,也吃过几次大亏。

大明的军队,也就是最近几年才稍稍改观。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

尤其是燧发枪的出现,使得明军久违的士气又找了回来。可大明的底子还是相当薄弱,远征军去援助朝鲜,还是有许多臣子表示反对的。

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援助朝鲜没问题。至少,再给大明几年时间,等大明强盛起来的时候啊。

总不能自己还饿着肚子勒紧裤腰带就要去帮助什么朝鲜王朝吧,想过大明子民们自己的想法么。

大家都想过好日子,好不容易边关的辽东军抵御住了满清的铁骑。这个时候再出兵,打赢了还好,消耗的也是大明国力。打输了呢?想过后果么。

打输了,则大明再次受到挑战。这无疑中,极大鼓舞了满清的士气。

朱慈烺想着,一路终于走到了乾清宫。奇怪的是,一直陪在崇祯皇帝左右不离身的王承恩,在乾清宫施礼之后,竟然悄悄退了出去。

崇祯皇帝对着乾清宫内的宫人们摆了摆手,那些太监和宫女们,也纷纷施礼退下。

整个乾清宫殿,只剩下崇祯皇帝和朱慈烺两个人。既然没有外人,朱慈烺也懒得行礼了。甚至于,他的眼角看向了御座下面的一张椅子。

这椅子,似乎是专门为朱慈烺准备的。果然,崇祯皇帝示意:“坐下吧。”

既然没有外人,那就只有父子没有君臣。朱慈烺也就放松了下来,他也毫不客气的,走到那张椅子旁边,顺势坐了下来。

而且坐的极不雅观,朱慈烺懒散的躺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长舒了一口气:“累死我了。”

看样子,这次的召见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