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我有一剑(2 / 4)

匡扶汉室 七月新番 3872 字 3个月前

们当然认得自家军师,纷纷惊呼“徐先生”。对徐庶行在敌将身边,感到难以置信,也有人领悟到徐庶应是降了,或感到气馁,或对他唾骂不已。

徐庶也走过那两堆高耸的京观,曹军之残忍令人震惊,但里面每一颗人头落地,徐庶自觉都有责任!是他的无谋,导致三军受累。

还有那些被迫为曹军劳作的民夫,本是荆州无辜百姓,因为信任而追随刘军南下,徐庶本有保护之责,但却辜负了他们,害得众人背井离乡,如今又妻离子散。

愧疚之情与屈辱之感糅杂在一块,再加上些对曹军暴行的愤怒,徐庶心中早已如惊涛骇浪。但面上却仍然如水镜般平静,他孤零零站在三河骑士们边上,等来了曹仁的精锐三军,也等来了曹丞相的威风仪仗。

又过了一会,等曹操与一众臣属陆续步入帐幔后,夏侯霸奉命来喊他:“徐先生,丞相召见,大人让你速去。”

徐庶颔首,却不急着走,先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夏侯屯长,昨日典军校尉令人将我佩剑收走,不知如今可否归还?”

夏侯霸先是一愣,而后解释道:“哦,徐先生有所不知,自今岁起,曹公为丞相后,便有了一個规矩,若无特许,受召见之人必解剑,先生倒不如先去见丞相,稍后再将剑奉回不迟。”

这算什么?“带剑不能见至尊”么,据徐庶所知,这是太后、皇帝才拥有的特权啊,曹操以为他是什么身份?

剑,是士人身份的象征,淮阴侯韩信最落魄时连饭都吃不上,却仍抱着他的剑不离身,因为只要剑还在,就仍是骄傲的士,若强行解除士人的剑,则有轻侮之意,遇到这种情况,士人们是会随时拔剑决死的。

于是徐庶冷笑道:“这是谁给曹丞相出的主意,真是该杀啊。”

“啊?”夏侯霸听愣了。

徐庶道:“我听说,董卓初入雒阳时。也立过这种规矩,当时有位侍御史名叫扰龙宗,面见董卓奏事时,忘了解剑,竟被董卓令人以大棒挝杀,一时京师震动。如今曹丞相所立的解剑之规,在别人看来,岂不是沿用董贼旧辙?”

“前汉名臣隽不疑未出名之前,冠进贤冠,带櫑具剑,去谒见汉武帝的绣衣使者暴胜之。暴胜之的门下让隽不疑解剑才可进门,隽不疑断然拒绝。何也,因为剑,是君子武备,所以卫身,无剑则无以立,隽不疑宁可不见暴胜之,但剑绝不可解!”

“我相信如今的荆州,与隽不疑持相同想法的士人,恐怕不在少数。”

“曹丞相初平荆楚,南方士人及流寓此地多年的外州宾客们翘首而望,都像我一样,期盼着能觐见丞相,若用董卓旧法来折辱诸士,我恐怕丞相会大失众心啊。”

徐庶这一席话引述史事,有理有据,让夏侯霸无法反驳,但他也只能苦笑道:“徐先生之言虽有理,但与我说没用啊,就算大人将剑还给你,到了帐幔外,还是会被武卫强制解除,何苦来哉。”

徐庶只能一声叹息:“我也不为难夏侯屯长,不论如何,请将我这一番话原原本本转告夏侯校尉罢,就说谒见曹丞相时,我解剑以示对尊者的敬重也无可厚非。但还望能先予我佩剑,届时再解不迟,否则……”

他慨然道:“就请脱去徐庶的衣裳,让我作为被缚的俘虏,与阿绍同列吧!”

这是徐庶的底线和原则,关系到他以何种身份见曹操:是降虏,还是来投的士人。若是妥协,非但曹操会看轻他,幕府众臣也会拿他当笑话看,徐庶的诈降计划只会变得更加举步维艰,所以这一步决不能退!

见徐庶如此坚持,夏侯霸只好请徐庶先与自己去到帐幔附近,而他则进去将此事告知夏侯渊。

帐幔里传出几声哗然,接着是窸窸窣窣的说话音,又过了片刻,夏侯霸出来了,解下了自己的佩剑,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