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孔方兄(4 / 4)

春秋我为王 七月新番 4759 字 8个月前

仅比晋国尖足布重一点,勉强能和重达二两的齐刀竞争,五铢则是4左右,作为小面额的货币流通……

无恤现在也保不准哪一种更适用,先都造出来放到市肆上一试究竟在说!

他当然想像后世的铸币一样,直接标明价值,什么1分,5分,1角,1圆之类的,官府定多少就是多少,铸造一枚价值一千斤,其实只有几铢的货币换取一块黄金,那该多爽啊!

然而这是痴人说梦,他连鲁国的政权都尚未掌握,更何况天下几十个邦国,商贾和卿大夫们都是机灵鬼,谁比谁傻?还会用大量的货物来换取你小分量大面额的铜币?当年周景王大面额”大泉当千“货币发行失败的前车之覆犹在眼前,连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赵无恤凭什么能轻松做到?

在铸币的口碑打响前,在能够控制全天下经济命脉前,这种一本万利的事情就别想了,还是老老实实走历史捷径罢。

之后,段氏娴熟地按照赵无恤展示的那张纸上的钱币形制,在硬泥上轻轻划了几下,便原模原样地临摹出来了。

“这种大小和厚度的话,铸造的出来钱币是一两。”

然后他又寻了另一个泥范,又雕出了五铢的钱范来,请赵无恤观之。

这一看,就看出不对来了。

“一个范只有一枚钱币?”

段氏愣了:“以往铸造铜贝皆是如此,据说晋国铸造尖足布也是如此的。”

无恤觉得不妥:“你这么弄效率太低了,这种外圆内方的圜钱不用像刀币和大泉布那么大,一个陶范铸造十枚完全可行,还可以连续使用。”

段氏一试果然如此,不由拍着脑袋说自己太笨,从效率上看,铸造圜钱果然是最容易的,这也是圜钱的优势之一。

……

金液的比例已定,陶范也陆续做出,当天傍晚,在热气腾腾的铸造工坊里,赵无恤便看到了新鲜出炉的新铸币。

色泽为亮金色,因为含铅,略微有些灰色,形制为圆圆的外形,中间是一个方孔,钱币还有凸起的外郭,正面文“赵氏一两”或“赵氏五铢”四字。

计侨皱着眉瞧了半响,却不得不承认,这种从来没见过的币形的确越看越顺眼。

而赵无恤则面带微笑,朝这种能带给自己亲切感的货币雏形打了个招呼:

“久违了,孔方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