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未来。
可惜赵氏如今在东方拓土无数,甚至远超历史上割了齐国好几刀,甚至占据了济西之地的惠文王时期,如此一来,晋阳的位置便有些尴尬了,并不适合成为全域中心。
至于邯郸,它是向鲜虞中山和北燕扩张的最佳定都位置,但在赵无恤看来,那里至多是霸道之都,而非王道之所,历史上的赵国也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赵国历史上定都过的地方还有中牟,以赵无恤此时的疆界和眼界,根本不予考虑。
挑了几处都不合适后,赵无恤问道:“那先生觉得哪里最佳?”
计然亦笑:“将军心中已有定策,何必再问仆臣?”
无恤似笑非笑:“我心中倒是已经有了一个备选的地方,不知可否,希望先生为我抉之。”
计然则道:“巧了,仆臣也有一个备选的地方。”
“先生想的是哪里?”
“将军且休言,与我一同将那地名写在掌心,再一同展开看看,何如?”
两人取来笔墨,看着对方的眼睛,捋起袖口在掌心飞快写下了字,随后移近到案几前,伸到灯烛下,一齐展开!相互一看,齐齐大笑起来。
原来赵无恤掌中字,乃一“邺”字,计然掌中,亦一“邺”字!
……
从齐桓公在此为卫国建城防御戎狄开始,邺的历史不过两百年不到,但赵无恤却对这座千室邑十分重视。
首先是战略位置,邺城正处太行东麓的要害位置,是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山川雄险,原隰平旷,据河北之噤喉,称之为冀州之腰膂也不为过!它居邯郸、朝歌之中,无论北侵中山、燕,还是东进齐国都很方便。西入壶口,可抵达他控制晋侯的铜鞮,再从铜鞮北上,则是晋阳。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赵无恤看世界的角度,是全局的,而非偏颇的。不同于仅仅能让赵氏偏霸的那些城邑,邺城却可能让赵氏的政治、经济中心慢慢汇聚于此,充分开发河北,训兵积粟,既能雄长中原,又可宰割戎狄,两不耽误。
至于经济上,计然对这座新城市也很看好。
“早在三年前将军让成抟去担任邺令,我便觉得将军对此地青眼有加,故在朝歌时也加以关注过。我发现,邺城虽然看上去贫瘠落魄,但那是尚未开发的缘故,邺城之南有滔滔大河形成了天然屏障,加之洹河、滏河、漳河均从邺城附近流过,灌溉农田极为便利。”
“过去三年间,将军先派兵卒修筑堤岸治理了水害,又让成抟在邺城发动民众凿沟渠十二条,引河水灌民田,又移陆续移了邯郸、朝歌、卫国之民各一千户过去,邺城顿时面貌一新,如今已经是五千户的大邑。若再让故绛之民一万户迁过去,邺城外面那些无人耕种的荒地便能成为千里沃野!“
赵无恤也有些感慨,在政府调控下,一处荒芜之所也能成长为万户都邑。
这期间自然会有背井离乡的辛酸,宗族离散的痛苦,但赵无恤已经渐渐信奉法家的”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如今被强行迁徙的父老子弟,被征募去开挖沟渠的当地人虽然会感到忧患痛苦,然而只需要在劳苦后用“无为之治”让他们休息几年,免除部分赋税劳役。等到经济发展起来了,邺地的新居民自然会像郑人思念子产一般,感怀无恤今日所做之事……
“不瞒先生,我正是准备将邺城打造成为赵氏新的主邑。”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富饶之地,是一座移民的城市,来自四面八方的他们,可以脱离范、中行、公氏、戎狄的身份限制,脱离此疆彼界,在此汇聚,得到新的身份认同。
那就是赵人!
无恤的眼中,仿佛能看到数年,亦或是十余年后,邺城平原千里,漳河漕运四通的景象,左思《魏都赋》中的场景:“尔其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