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大学(2 / 3)

春秋我为王 七月新番 2834 字 7个月前

、颜阖、史赵等闻人坐镇主持,一面整理书籍,一面也推陈出新,编篡新书,吸引晋国和诸侯士人来此求学。苌叔觉得此策可行否?”

苌弘闭上了眼,思索片刻后道:“如此一来,非但晋国,天下士人将尽归赵氏矣!”

他是从穷士一步步起来的,所以知道这些人的做派,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是后人无法想象的,这种渴望足以让他们跨越千山万水,行走数国,只为求观一卷竹书……

后世的孟子、墨子尚能依靠几车竹简吸引许多弟子,更何况赵无恤的学宫。

不费劲寻找人才,而是让人才主动找上门来!赵无恤这一招,便胜过当世效仿赵鞅养食客的魏、韩、陈氏,以及后世各种在四野里到处寻找隐士的君王无数倍!

老子的守藏室是个场所,爱来来爱走走,孔门是纯粹的私学,唯一的老师教授许多学生,西河学派则是官私结合,稷下则是官办高等学府,但是学术氛围宽松。

至于正在肇基中的新学宫,赵无恤预想中,它应该和稷下类似,是一个官方出资主持,混杂部分私学的大学。

思想方面,他手下儒、道、法已经齐全,赵无恤感受得到,他们正摩拳擦掌准备争夺话语权,三方无不希望自己成为受赵卿重视的治国理论。除了创始人尚未出生的墨家外,战国显学差不多齐全了。

赵无恤亲自干预影响的理科方面,计侨的数、樊迟的农、公输班的工,也都逐渐成型,只需要给予足够的鼓励和指点,就能不断推陈出新。

这个大学,应该是兼容并包的,应该是积极入世,不但能让学术深入振兴,还能政府随时咨询,更能源源不断地为赵氏输送高等人才!

无恤想的太多太远,无法一一对苌弘明说,但光是收天下之书整理出新,就足以让老者心动了。

所以在威胁和引诱下,苌弘还是同意了,他将随赵无恤去邺城,成为入驻学宫的第一批名士,也是吸引天下士人趋之若鹜的招牌。

……

此次南下盟津,赵无恤成功逼迫周室亲赵派上台,单公取代刘公成为执政。

带着苌弘和一船古籍竹书回到温县时,这里的搬迁准备已经基本就绪,作为临时主邑,温县的历史使命基本完成,只剩下祖宗灵位和庙宇的作用了。

侯马之盟后,赵无恤又和韩虎签署了一项换地密约,原本属于韩氏的河内之地雍、宁等划给赵氏,赵氏在河阳以西的几个小邑苗、樊等则划给韩氏,如此一来,赵氏的河内便能向南扩展,韩氏也终于能从南阳地直达河外领地。

所以温地的赵兵也基本调拨殆尽,赵氏未来数年的战略,不是局促于天下中心一隅,而是看向了广阔的边疆:夏屋山以北的代,还有盘踞河北肩脊的中山国,取之能得十倍之利,又不会让中原诸侯惊恐,来个五国伐赵。

这也是赵无恤北迁邺城的重要原因!

最先过去邺城的一批人中,有两位怀胎四月,小腹微微隆起的产妇。也真是三喜临门,赵无恤的夫人乐灵子和媵妾孔姣是在赵无恤西征前双双受孕的,归来后被告知自己连中两元,让赵无恤喜出望外,子嗣稀少一直是他的心病。

无恤准备送她们到邺城待产,在那里诞下迁都后的第一批新生儿,他们的名字,赵无恤决定由自己好好取。

而他的阿姊季嬴,还在灵堂为赵鞅守孝,她会呆到夏七月,赵鞅三年丧期过后才走。而赵无恤去安排好邺城事务后也会再度归来,与季嬴一起,陪着父亲走完最后一程。他可是有许多许多话要与赵鞅说呢,包括自己的由来身世,包括自己的遗憾无奈,包括自己的梦想……

等到七月份父亲孝期结束,赵无恤还将向天下公布一段鲜有人知的往事,并迎娶一位新的夫人,他等待这一天,已经太久太久……

分晋国,挟国君,逼天子,再加上娶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