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唐俭的这个提议,李元吉很赞成。因为大唐确实不能让藩属们占便宜,也没必要给藩属们更多的好处去彰显大唐的大方。
但大唐确实不能让各国使节无利可图,对大唐失去兴趣,断掉跟大唐的往来。
大唐目前处在向四邻张望的阶段,对于远邻了解甚少。一旦断掉了跟远邻的往来,那大唐就彻底失去了解远邻的机会了。
等到大唐完成了征讨四邻的战略,向远邻伸长脖子的时候,再去了结远邻可就晚了。
而且闭关锁国不是什么好政策。这一点是经过明清两朝验证过的。所以打开门,欢迎四方到来,跟四方人做生意,跟四方沟通,了解四方,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才能保证大唐在各个方面一直处在世界的领先水平,而不是被世界偷偷摸摸的给落下。
所以,不仅得让各方的使节觉得大唐有吸引力,还得让各方的商人、读书人等等都觉得大唐有吸引力。
而且,大唐还得加大跟各方的交流,让唐人走出去,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各方的一切。
所以李元吉提笔在唐俭的奏疏上写了很长很长一段话。上面除了赞成了唐俭的提议以外,还对唐俭以后的工作做了一定的指示。
让唐俭扩大鸿胪寺的规模,让唐俭广纳喜欢冒险、喜欢出使的官员,跟随各国的使臣,去各国出使,了解各国的历史、了解各国的文化。
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在各国驻使。虽说麻烦是麻烦了一些,工作量也大了一些,但这对唐俭来说并不难。
李元吉相信唐俭可以做到,大唐也不缺喜欢去冒险,喜欢游荡四方,喜欢通过各种危险搏一个富贵的人。
大唐也有许多的游侠儿整天在大唐各处晃荡,各处惹是生非。把这些人收编了,让他们去帮大唐探索一切的未知,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历史上李世民就干过类似的事情,只不过没把这些人用在探索未知上,而是用在了管理敌方上了而已。
而这些人也被赋予了一个在后世传的极广的名字。不良人。历史上,不良人就是由街道上游走的闲汉,以及地痞流氓、游侠儿组成的。
李世民收编他们的目的,一是为了好管束,把这些四处为祸的家伙们全收编了,然后再以军法去管束,不仅能约束他们的行为,也能为民间除害。
二是为了以恶制恶,这些人就是大唐最恶劣的一群人,他们知道所有欺负人的手段,由他们去收拾其他欺负人的人,必定能手到擒来。
依照历史的记载看,他们在被收编了以后,确实做到了李世民想要的这两点。
只不过,李元吉的想法跟李世民不同。在治理地方、维护地方治安这个问题上,李元吉有更好的人选。
那就是退出军伍的兵卒。他们本就是纪律部队出身,比不良们更懂得遵守纪律,也比不良们更好灌输,也比不良们战斗力强。
他们中间一些打了十几年仗的人,已经习惯了跟人厮杀,已经学不会其他谋生的手段了。
放他们回去种田,实在是有些浪费,让他们维护地方治安,才是人尽其用。
维持地方治安的事情,由军伍出身的兵卒们占了,那么不良们就只能帮大唐去探索未知了。
管他们吃、管他们喝,让他们去大唐外面作威作福,他们绝对会激动的嗷嗷叫。
毕竟,能成为不良的,不是懒汉,就是心里不安分的人。你让他们安分守己,他们反倒不自在。
你让他们去探索未知,去为非作歹,他们会激动的嗷嗷叫。大唐内部没有他们为非作歹的土壤,大唐外部全都是。
不过,李元吉并没有把这个写在唐俭的奏疏上,只是隐晦的给唐俭提了一下,他相信唐俭能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