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读书少,懂得也不多。对太祖皇帝只有一颗忠心,万万不敢忤逆他老人家……若是有什么错的地方,还请明言。”
郑沂点头,“定国公,太祖皇帝曾言: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又说: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
郑沂还担心徐景昌不明白,体贴解释道:“定国公,太祖皇帝的意思,宋朝运终数尽,大漠出圣人,为天下之主,也是正统。只是百年之后,国运衰微,才有天命归于大明,太祖皇帝提三尺剑,平定烟尘,一统寰宇,也是尊奉天命。”
郑沂笑道:“我大明立国,乃是天命,承袭元统,也是理所当然。定国公所讲实在是和太祖皇帝之言有所出入,仆不得不提醒定国公,以免违背祖制,铸成大错。”
听到郑沂这话,文官之中,许多人为之一振!
没错,好一个郑大人!
果然厉害!
大明立国是怎么来的,太祖皇帝早有定论,伱敢胡言乱语,蛊惑人心,小心我们打死你这个小奸臣!
徐景昌面上含笑,并没有生气,相反,他还淡定道:“太祖皇帝确实说过这话,可我也记得,太祖皇帝在谕中原檄也说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这又作何解释?难道太祖皇帝自相矛盾了吗?”
郑沂眉头一皱,却还是保持着淡定,“定国公,太祖皇帝开基立业,曾和儒臣仔细商讨……历代正统,无不秉持天命,应运而生。元主中华,也是天意。百年王朝,如何能当成不存在?华夏数千年一脉传承,又岂能断绝?太祖皇帝深思熟虑,才写入御制大诰,稍微上了点年岁的,都知道此事。”
言下之意,徐景昌你个小毛孩子,就别掺和了。
他说的老朱的态度,还真不是扯淡……朱元璋在起兵立国的初期,确实憎恶大元。
但是随着老朱当了皇帝,就出现了一堆问题。
比如大明的法统,比如安定天下,防止有心人继续叛乱……朱元璋就和宋濂、刘基等文臣讨论。
最后讨论来,讨论去,他们还要承认元朝正统。
因为不承认元朝,就要承认宋朝,可宋朝是刘福通那伙人用的。
刘福通和韩林儿都死了,这事情要怎么解决?
彼时朱元璋身边也没有一个穿越的高人,能够指点迷津……结果就只能把韩宋排除正统之外,尊奉儒家的天命观,承认元朝正统。
然后又出现了另一个麻烦……承认元朝正统,那朱元璋起兵反元,可就是造反了。
尽管老朱有着充足的理由,起兵反元,但是万一有人有样学样怎么办?
那岂不是天下大乱了。
所以朱元璋和下面人又是苦思冥想,搜肠刮肚,就弄出了一个“殿兴有福”。
老朱说:朕本淮右布衣,暴兵忽至,误入其中。
他不是存心作乱,而是无奈卷入了义军之中。
老朱又讲:当时盗贼奸起,群雄角逐,窃据州郡。朕不得已起兵,……当是时,天下已非元氏有矣。……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
所以咱没抢君父的天下,咱不是乱臣贼子。
只是不忍心百姓受苦,才起兵救民。
似乎还嫌不够,老朱又绞尽脑汁,将起义者分为“首乱”者和“殿兴”者两部分。
首乱者,就是带头造反的那一批人,而殿兴者,就是他这样半路参加起义的人。
大概的意思韩山童和刘福通等人才是首乱,咱是殿兴。
而且为了佐证自己的正确,老朱还举了许多例子。
秦之陈胜、吴广,汉之黄巾,隋之杨玄感,僧向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