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为阿维尼翁之囚吧!
而黄观的主张,则是从根子上把儒家置于皇权之下,你孔圣人孟圣人,不过是提供想法给天子而已。
天子接受儒家主张,并且以儒家治国……天子才是儒家的核心,才是最关键的那个。
徐景昌以知行合一来总结,也算是恰如其分,只是不知道日后王阳明又会悟出什么了?
现在的问题,天子既然是儒家核心,那天子要调整治国方略,还有什么不可以的?
再有,解缙主张赵宋灭亡,正统断绝……放在过去,大家伙都不愿意承认。在读书人看来,王朝虽然灭亡了,但衍圣公还在。
元朝皇帝也要尊孔,也要按照三纲五常治国,也办了科举考试,道统还在,改朝换代而已。
可是一旦把皇帝和儒家绑在了一起,中原天子死在了崖山,自然而然的道统断绝,再无任何异议。
朱元璋建国,就是重兴道堂,再造中华,这事情也是顺理成章了。
大统之争,尘埃落定。
大明朝既不是承袭韩宋,也不是承袭元朝……殿兴有福的荒唐说法,也土崩瓦解了。
如此一来,朱元璋就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重建道统,再兴华夏的第一人!
老朱定位妥当,朱棣也就轻松了。
为什么要靖难起兵?
因为建文帝推翻了老朱的国策,背弃太祖皇帝教诲……朱棣起兵靖难,就是拨乱反正,顺天应人。
道理说到了这一步,已经是无可争辩。
朱棣脸上满是欢喜的笑容,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争论,朕的地位再无争议,当真是如释重负。
有人或许不明白,朱棣已经赢了靖难,坐上了龙椅,掌握了大权,还在乎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干什么?
这就好比一台机器,缺少润滑油也不是不能运转,只是很容易嘎嘎作响,磨损严重,毁坏得快。
而道理上说通了,就等于增加了润滑油,运转得更加畅快轻松,对接下来的治国改革,都有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朱棣心情大好,他对黄观道:“六首学问过人,真是让朕心花怒放啊!”朱棣看了看群臣,笑道:“眼下礼部尚书的位置悬空,大家伙商议一下吧。”
这还有什么商议的?
蹇义满心不情愿,却也站了出来,“启奏陛下,黄观可为礼部尚书。”
天官大人惜字如金,连一句夸奖都没有。
徐景昌却是不客气道:“陛下,黄六首科举以来,从县试到殿试,六次大考,次次第一,是为亘古未有的六首魁元。学问精深,见解高明。如今又献上新论,更是发人深省,耳目一新,可为当朝大宗师,由他执掌礼部,再合适不过了。”
这时候解缙也站出来,“启奏陛下,臣这些日苦心思索,不断著述,但总觉得力有未逮,孤掌难鸣,如果能有黄六首的帮忙协助,臣真是三生有幸。”
朱棣又看了看其他人,像夏原吉,他其实真的不是那么在乎儒家不儒家的,毕竟执掌户部,每天跟钱打交道,他宁愿选择杨朱之道。
但是身边都是儒家士人,他为了能立足,不得不如此。
眼瞧着大势彻底扭转,夏原吉也道:“启奏陛下,臣以为黄观资历学识,皆是上乘,可以执掌礼部,为一国之宗伯。”
朱棣点头,“好啊,既然如此,那就由黄观担任礼部尚书一职。”
黄观急忙跪倒谢恩。
朱棣随后又道:“朕思前想后,决定在武英殿每日召见重臣,处置政务……入值武英殿的朝臣,暂定为六部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平章使和平章副使。再有,五军都督府除去领兵在外的,也要安排两个人入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