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大明群相(1 / 3)

朱棣给三位尚书加了官,全都授予大学士头衔,这个举动却不是凭空冒出来的。前面徐景昌提到了国家职责,蹇义秉承他的意思,对此进行阐释。

初步的结论已经交给了朱棣。

而朱棣在思忖之后,决心加大尚书权柄,安排重臣,负责主要事务,恰巧黄观提出来,朱棣就顺水推舟,初步进行改革,他想要观察一下,到底效果如何!

就比如黄观,他现在是总领教化事宜的尚书大学士,能负责的范围,那是相当广泛。

科举兴学,在他的治下,救济百姓,砥砺正气,铲奸除恶,鼓励良善,邸报宣传,祭祀先贤,官学修书……黄观都有最大的话语权。

堪称超级尚书也差不多了。

和他比起来,夏原吉手上的权柄也得到了极大增加,他这一次不光是户部尚书那么简单,而是总领财权,譬如说对外通商贸易,发行货币,制定商税,发展工商,劝课农桑……这么说吧,凡是和钱粮挂钩的事情,他都能过问。

蹇义的权柄也得到了加强,过去吏部是管官帽子,百官铨选,而这一次又加上了监察职能,也就是说,属于科道的权柄,也落到了蹇义手里。

朱棣的举动似乎是打破了六部九卿的格局,使得一些人掌握了远超尚书的权柄……但是仔细分析,问题也不是很大。

有些事情政务,本就是在一起的,分开了只是为了制衡罢了……譬如说吏部决定百官命运,每当京察大计的时候,督察院也要参与过问。

这一次的举动,无非是明确规定,蹇义有权过问督察院的事宜罢了。

放在夏原吉这里,道理也是一样的,伴随着北平的开发,还有下西洋的成功,商贸繁荣,占据非常大的份额,谁掌握财权,都必须统管全局,合理规划,才能顺利履行使命。

“定国公,请恕下官鲁钝,这几位尚书都提升了职位,增加了权柄,那您日后负责什么啊?”

胡濙好奇问道。

不会从今往后,徐景昌就被架空了吧?

徐景昌笑呵呵道:“我负责什么呢?你大约可以这样理解,凡是他们能管的,我都不管,凡是他们不管的,都归我管。他们希望我管的事情,我能管,他们不希望我管的事情,我也能介入。”

胡濙沉默了好一会儿,仔细咀嚼,这才略微明白,“就是说您想管,谁也挡不住,您不想管,就可以推出去,所谓进退自如,游刃有余,是吧?”

徐景昌笑容可掬,这个理解完全可以得到八十五分以上。

胡濙略微思忖,依旧不解道:“如果下官没有记错,以前的通政司便是如此,现在似乎也没什么变化啊!”

徐景昌笑道:“怎么会没变化,这么一来,在大尚书下面,可以设立小尚书。”

“小尚书?”

徐景昌笑道:“就拿礼部来说,黄尚书是名副其实的大尚书,另外可以增加两个小尚书,负责教化宣传事宜,户部下面更多,可以增加到四个小尚书,吏部也有两个名额。”

徐景昌笑道:“胡侍读,你有兴趣没有,凭你的才干,调过去之后,要不了多久,升任小尚书,轻而易举啊!”

胡濙大诧,还有这么一说?

那看起来,传统的六部格局,此刻是彻底被打破了。

他没有迟疑,立刻道:“下官哪也不想去,只愿追随定国公。”

徐景昌含笑,“既然如此,那去我的府上,夫人说了,要办个正式的拜师宴。”

胡濙忙不迭答应,喜不自胜。

就在官制调整的最紧要当口,黄观调山东布政使左雨田进京,担任礼部侍郎。

这一道命令下去,那可不得了,左雨田是恩科状元出身,在山东期间,协助袁纲,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