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思索数日,重新写的改革意见。还有奏章。他写信来,一方面是希望李东阳支持他,另一方面也是请教李东阳。
治国理政,李阁老是行家里手。
李教谕是个读书人,对政务、军事基本不通。不过最近京中舆论闹的沸沸扬扬,去九边游历的李幽已经回来。他找李幽来问过。譬如说,张昭的第一个提议轮换。
国家养兵靡费钱粮,九边各军镇的兵力都只是基本维持着战略防御。哪来的兵力轮休?这不是扯淡?
第二条退役士卒分配土地,给安置费。钱粮还好说,土地从何而来?别说卫所里的土地,那都是黄册数字而已。真正的土地那些世袭的军官们和侵占土地的权贵会拿出来分给底下苦哈哈的军户?
做梦!
第三条,预备役的方法更改。由府县自己和缙绅协商后,组织人手训练,成立各种预备役卫所,改为府县将青壮送到边军中训练,若干月后再放回。
这一条略有点靠谱。但是,换汤不换药。青壮还不是掌握在当地的缙绅手中。鞑靼人打来,难道还指望缙绅把自家的青壮拉出来去博命吗?有什么用?
李教谕道“大兄的意思是…”
李东阳捻须笑道“叫彦声来,是想让你知道你教出一个好弟子。我可是听说子尚在名帖中业师一栏填的是你的名字。等子尚回来,你要多督促他读书。”
李教谕常年教书育人,对弟子取得成就当然高兴,但真没有凭着弟子富贵的想法。此时,笑道“大兄喜不自胜,怕是还有子尚来信请教的原因吧?”
这话说的有点犯忌讳,但这要看谁来说。李教谕是李东阳的族人,关系一向亲近。
李东阳顿时哈哈大笑,“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
之前,李阁老大力支持张昭,将其当做同乡后辈照顾。但没想到张昭一飞冲天啊,即将成为国朝排名第一的统兵大将。而此时张昭就其决策来询问他的意见,这里面的政z意义非同寻常!
闲篇扯完,李东阳收敛笑容,缓缓的道“子尚要在固原、宁夏两处做试点,不仅仅是他奏章里提到的那三条,还有在书信里提到的废除卫所制度。试点,原则上我是同意的。但废除卫所制度是改变祖宗成法。阻力非常大。你替我回一封信给他。”
以张昭此时的地位,李东阳想要拒绝他的书信求助,需要费点心思,免得闹得不愉快。
李教谕这才明白族兄叫他来的目的,点头应道“好。”
…
…
九月十七日,李教谕的书信发出时,张昭正带着亲卫,经由庆阳府取道长武、淳化一线,走出黄土高原,抵达关中平原,准备前往三原县见王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