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骸骨”,就是申请退休的意思。
但是,在大明朝,“乞骸骨”这三个字绝对不是向皇帝申请退休的意思。而是有着其独特的政治含义。
比如,大明朝的阁老、重臣们在遭受到言官们的弹劾之后,需要顿首免冠,向天子请求“乞骸骨”,以示绝无眷恋权位的心思。而正常的操作是,天子通常会当场挽留。
那么,弹劾阁老、重臣的言官们就得被斥退。言官们的攻讦是不是就被化解?
有明一代,文臣们向皇帝请辞,称病求去是家常便饭。
比如,今年以来李东阳就一直以身体不适向弘治皇帝“乞骸骨”。但是弘治皇帝不批准。
再比如刘大夏在上任兵部尚书之初,同样屡次推辞,不肯上任。如此再三,最终才接任兵部尚书。
这并非说大明的文臣们都高风亮节,有官不当。那是扯淡。“乞骸骨”,在本质上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
…
刘大夏三朝老臣,负天下名臣之望,六十六的朝廷重臣,他和张昭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小年轻在御前“吵架”,传出去,损害的是谁的名声?
闻者八成会笑刘大夏。
所以,刘兵部根本不和张昭废话,直接上“终究手段”,乞骸骨。
在御前的政z斗争,不管是何种手段什么言语上下套埋坑,搞黑材料,群起而攻之,这种种戏法,都没有“乞骸骨”来的直接!
这是直接比拼双方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俗称的圣眷。走的是“一力降十会”的路子。而且,会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决定一个人的仕途、荣辱。
就问你,刺激不刺激?
此刻,西暖阁中的庙堂诸公们都是在各种政z风波中的胜利者和幸存者,见惯各种套路。这种直接、强硬的手段,真是让吃瓜的他们喜闻乐见啊!刘东山名不虚传。
刘大夏搞出这么一手来,局势立即转变。谢迁迈出的半只脚就收回去。
李东阳则是满脸的苦笑。一个是和他私交极好的同年、同乡,一个是他支持、提携起来的新秀,而且还是在军中。他该支持谁?
首辅刘健紧锁着眉头。
弘治皇帝被刘大夏“抛”到风暴的正中心,头疼又无奈,温言道“朕不许。刘尚书先起来。”再训斥道“张昭,不可再对诸公无理。就是论事,说你具体的措施。”
弘治皇帝选择了“和稀泥”。他既要依赖刘大夏执行政务,又要依赖张昭处理军务。
刘大夏当然没指望一次“乞骸骨”就把张昭给拼掉,张昭的圣眷,满朝文武谁没看在眼里?从西暖阁的地板上慢慢的站起来。
西暖阁中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
吏部尚书马文升在一旁看得想笑。刘东山气势汹汹,最终只能靠这种手段来扳回一城。张昭的战斗力不错啊。
马天官固然是名臣,但他和李东阳、刘大夏的关系可不是那么和睦。反倒他当了十四年的兵部尚书,对张昭做事,还看的入眼。新军营有他的一份支持在里面。
“臣遵旨。”张昭转身面向弘治皇帝行礼,条理清晰的道“严惩失踪案的相关者,是为警告后来者。但治标不治本。
失踪案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随着京师诸卫所的废除,约七八十万人口到京师附近工作、生活。
对这种情况,不能搞懒政,怠政。期待百姓不闹事。而是要主动去治理。朝廷的管理制度要跟上去。
臣提议,第一,组建顺天府警察局,专职负责京师附近的治安、交通、消防、刑事、户籍登记工作。将顺天府的快班衙役、五城兵马司都填充到其中。
同时,朝廷要审核,将其中的害群之马踢出去。组织考试,向社会公开招聘警察。